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宋学来
作为中国抗战精神的光辉写照,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就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而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与发展,其内涵科学而丰富。新时代,深入挖掘和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无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政治体制改革伦理的确立和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定位
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下东北抗联将士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融合的产物,其政治伦理定位由内在精神特质决定。一是蕴含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精髓。从意识形态看,它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党领导东北军民抗日,是该思想的生动实践。政治伦理关系上,军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和谐关系,贯穿自由、民主、平等,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伦理的继承与发展。二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精粹。从政党政治看,作为党领导的军队,其精神体现党的政治伦理。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抗战中号召并领导民众抗日,赢得支持;在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指引下,军民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贯彻了党的路线。三是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精华。从文化传承看,它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在军民抗战中充分体现,涌现出众多爱国志士;军民传承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品质,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与超越。
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构成
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构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有机统一,包含政治伦理意识、原则和规范三方面。从政治伦理意识看,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表现为坚定信仰以增强抗战决心、对党的赤胆忠诚、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废除日伪捐税、严明军纪等践行军民同心;二是爱国主义道德情感。九一八事变后激发强烈爱国意识,抗联将士凭坚定信念在艰苦中奋战,还以团结意愿结成统一战线御敌;三是艰苦奋斗意志。面对强敌和恶劣环境自强不息,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还创造性采用游击战术等,成为胜利的力量源泉。从政治伦理原则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最基本原则。党从九一八事变后率先号召抗战,派遣干部组建武装,即便退守苏联也确保抗联性质;二是为民服务是基础原则。抗联以严明军纪保障,不欺压百姓、分享战利品获民众支持;三是集体主义原则赋予内在价值。杨靖宇、赵一曼及“八女投江”“吕老妈妈”等事迹,彰显舍小家为大局,丰富了集体主义内涵。从政治伦理规范看,一是忠于职守。体现为敬业担当与无私奉献,抗联将士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战斗不息;二是同甘共苦。指战员待遇平等,干部以身作则,如周保中罚站、赵尚志让粥等,增进情谊并增强战斗力;三是遵规守纪。抗联颁布34项条例,严抓执行,党员带头,违纪必究,造就纪律严明的铁军。
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彰显
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能够横跨时空,历久弥新,特别是其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精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政治体制改革伦理的确立以及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在指引建构方向上,东北抗联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体现,其发展历程证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重要性。抗联将士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抗击侵略,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能发挥政治导向功能,为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为核心价值体系建构领航。在夯实建构基础上,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作为红色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铭刻着抗联历史,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平台。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遗迹,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依托,能为各类群体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食粮与动力,夯实物质基础。在净化建构环境上,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的政治伦理精髓,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传统政治伦理,体现了党和军队的先进本质。利用其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特征,通过专题培训和纪念活动,可培养人们的自省、公平等意识,抵制自私自利等消极因素,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舆论氛围,助力净化建构环境。
二是有益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伦理的确立。在提供价值导向方面,当前体制创新要求与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诉求相契合,其蕴含的资源能为改革提供思想指导。东北抗联在斗争中形成和谐的政治伦理关系,自由、民主、平等贯穿其中,其体现的民主、平等、法治等原则,成为新时代价值追求,为改革发挥导向作用。在提供道义支撑上,东北抗联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等比肩,体现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及共产党人的情操,是先进政治伦理的精神资源,能批判旧政治伦理思想。挖掘利用其伦理传统与价值,可催生政治主体参与民主政治的道德情感等,促使人们拥护合理的政治制度。在提供道德动力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强大精神动力。东北抗联精神中的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等价值,能为政治行为主体激发热情、强化担当等提供道德力量。面对改革的深度与难度,政治行为主体需像东北抗联将士般具备责任感、斗争意志和革新精神,为改革成功增添动力。
三是有益于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在孕育政治理念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执政原则与道德准则,这一理念在东北抗联的斗争中得以孕育。东北抗联作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形成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与方法。例如,在抗日根据地保障农民安全与生产,以严肃军纪树立党和军队形象,将宗旨编成歌谣让士兵牢记。这些实践不仅是东北抗联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历史佐证。在传递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政党伦理最高法则,也是执政方针的基础。东北抗联精神蕴含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其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方法及载体,具有历史延续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便是对其的传承。抗战时期,东北抗联从解决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出发,赶走侵略者、解决粮食问题,回应群众需求,赢得信任与拥护,形成强大民心基础。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会随时代发展不断传递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