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薪不稀罕,回乡陪娃“骑车”去

北漂精英返哈创办平衡车俱乐部闯出儿童运动新天地

字数:2,382 2025年08月08日 要闻
  平衡车比赛热力四射。
  张诚与小学员互动。
  本报记者 孙莹
  七年前,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的张诚,干了件让不少老同学老朋友直咋舌的事儿——把那份年薪80万元、多少人眼红的工作给辞了,打包行李,回了老家哈尔滨。问他图啥?他咧嘴一笑:“心里痒痒,想回来干点自己真心稀罕的事儿。” 稀罕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小孩子的平衡车。
  北京再好,抵不过家乡一声吆喝
  张诚是哈尔滨人,2001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本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读到软件工程硕士。毕业了,他南下深圳,又北上北京,进了响当当的大公司,坐进了亮堂的写字楼,管着不小的团队,80万元的年薪厚实得让人羡慕。按说,这日子舒坦也有面儿。
  可2017年,家里表弟在哈尔滨开了个少儿游泳馆,电话里哥俩儿没少唠。唠着唠着,张诚心里那个从小在篮球场、羽毛球场蹦跶的小火苗,噌噌地又旺了起来。他发现自己一聊起体育、聊起怎么经营个运动场子,比在北京开会做PPT带劲儿多了。那感觉,就像心里有块地方一直空着,现在终于找着填啥了。
  “家里人都挺理解我,没泼冷水。” 张诚回忆起来挺感激。年底,心一横,报告一交,真就收拾铺盖卷儿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前路是啥样?他心里也没谱,但就是觉得得回来试试。
  创业这碗饭,真不是那么好吃的
  刚回来,张诚跟表弟搭伙,在爱建那边游泳馆里匀出块二百来平方米的地儿,试着搞少儿体育培训。地方小,施展不开拳脚。俩人一合计,挪窝!搬到了群力新区,弄了个三百多平方米的新馆。地方大了,心气儿也高了点。
  真正的“灵光一闪”,是他在北京那会儿瞧见的。广场上,一群小不点儿骑着俩轱辘、没脚蹬子的“滑步车”(儿童平衡车),嗖嗖地蹿,笑得嘎嘎的。张诚蹲旁边看了半天,心里琢磨开了:“这东西好啊,练平衡、练胆儿、还讲规矩,咱哈尔滨好像还没几家玩的。” 他一调研,嘿,还真是块刚开垦的地儿。
  说干就干。很快,游泳馆隔壁,“滑步车俱乐部”的招牌挂起来了。张诚信心满满,琢磨着怎么招揽生意:老会员介绍新会员给优惠、网上发帖子宣传、跟周边卖玩具卖童装的店联手搞活动……招儿没少想。
  可谁承想,创业这路,坑连着坎儿。2019年,他瞅准了哈西那片新区,觉得有潜力,一咬牙投了大本钱,开了个七百平方米的平衡车俱乐部旗舰店。结果,现实啪啪打脸。地方是大了,可位置选得有点“偏”,想吸引的客人没来多少,房租水电教练工资却一样不少往里搭。算盘珠子一扒拉,好家伙,亏进去不老少,得有六七十万元。看着账本上红彤彤的数字,张诚那阵子觉都睡不踏实,头发都愁白了。
  但这不是终点。紧接着几年,生意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最难的时候,他不得不狠心做了决定:把三家店陆续都关了门。那滋味,真跟割肉似的。但关店不是认输,是为了喘口气,重新攒劲儿。2022年,他整合了手里剩下的资源,在群力一家大商场的二楼盘下个一千平方米的场地,新俱乐部又开张了。
  商场里头“骑车”,这回路子蹚对了
  这家开在商场里的新店,成了张诚的翻身仗。为啥选商场?他琢磨透了:商场人多啊,家长带娃逛街顺道就看见了;商场环境亮堂安全,家长心里踏实,愿意让孩子在这儿玩。这步棋,走对了!生意眼见着一天天好起来。2023年,看势头不错,他又在同一个商场里,大手笔弄了个两千四百平方米的超级大馆。地方敞亮,设施也升级了。
  以前在大公司管人的经验,这会儿派上用场了。张诚没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抓实在的:
  人怎么管?教练就专心教孩子骑车;顾问负责跟家长沟通、安排课程;管事的就好好琢磨怎么把店经营好。三条线清清楚楚,干得好都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大家伙儿心里有奔头。
  牌子怎么打响?光闷头教不行,得让人知道。他主动找市里相关部门合作,张罗比赛;借着哈工大校庆这类大活动,把孩子们拉去表演展示,场面热闹又提气。
  客从哪儿来?商场自带流量还不够,他点子活泛。夏天晚上,在群力几个大公园搞“星空夜骑”,小骑士们戴着头盔护具,车把车轱辘缠上彩灯,在公园里骑成一条闪光的“星河”,别提多拉风了!一场活动下来,呼啦啦能引来上百个家庭围观、咨询。
  功夫不负有心人。俱乐部慢慢攒下了好口碑,会员越来越多,孩子们把场地塞得满满当当。每年固定办几场全国性的比赛,天南海北的小骑手都来哈尔滨较量,动静不小。在哈尔滨这块地上,张诚和他的平衡车俱乐部算是稳稳地扎下了根,成了家长们提起儿童运动时常念叨的一个地儿。
  未来:冰城是根,脚步还想往外迈
  聊起以后,张诚眼里有光,想得也实在:
  哈尔滨是老家,也是大本营。先在本地几个新开的大商场里,把店再铺开几家。咱哈尔滨自己蹚出来的路子,自己先走稳当。这头站稳了,外头也瞅着呢。长春、北京的几家大商场都投来橄榄枝,觉得他这模式不错,想合作。
  教孩子骑车是根本,还想教教“同行”。干了这么多年,怎么教孩子骑得更好、练得更科学,俱乐部攒下不少真东西。张诚琢磨着,把这块做深做精,不光自己用,也整理成一套体系,给全国甚至国外想干这行的人学学。别说,还真有人找上门来“取经”,广东、江苏、浙江、吉林的都有。连俄罗斯那边也有朋友联系,打听合作的可能。
  心里头还有个“造车”梦。天天跟孩子、跟车打交道,张诚对“什么样的车孩子骑着舒服又安全”门儿清。市场上那些车,他总觉得差点意思。他想自己弄个品牌,把多年观察到的孩子骑车习惯、身体特点,都揉进设计里。比如车座怎么不硌屁股,车把怎么抓握更省力,让孩子骑得舒服,进步也快。他觉得,这才是真本事。
  “当年从北京回来,有人说我傻,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 张诚现在说起这些,笑得挺坦然,也带着股子哈尔滨爷们儿特有的倔劲儿,“啥叫前程?能在自己稀罕的事儿上折腾出点样儿来,能让家乡的孩子们有个撒欢儿的好地方,这心里头,踏实,暖和!比啥都强。”
  七年,从北京写字楼里的“张总”,到冰城商场里带着孩子们骑车的“老张”,张诚这弯儿拐得有点大。摔过跤,也淋过雨,但终究是凭着一股子不认输的韧劲儿和家乡人的实诚,在平衡车这条小道上骑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他的故事,还在往前“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