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分子“智造”田间丰产密码

东北林大研发团队植物酸叶面肥技术推动绿色农业升级

字数:777 2025年08月01日 要闻
  本报讯(记者 王越)“我们研发的植物酸叶面肥产业化技术,可使作物增产10%~30%,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日,东北林业大学黄占华教授团队研发的“多功能植物酸叶面肥关键制备技术”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与农业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标志着该项创新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
  黄占华教授介绍,传统叶面肥普遍存在中微量元素螯合率低、叶面附着性差、易随雨水流失等问题。“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构建了多功能植物酸叶面肥制备、验证与功能评价一体化平台,创新了植物酸叶面肥绿色多重螯合协同制备技术。”团队开发的“重粒维”植物酸中微量元素叶面肥能满足不同作物的要求,可用于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如果蔬、中药材等,“还可作用于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使这些作物在生育期抗逆管理、产量上都有相应的提升。”经过试验,该技术可以使田间作物增产达10%~30%,获得农户和企业高度好评。
  目前,该团队创新的植物酸与中微量元素绿色多重螯合协同可控制备技术,实现了可定制化多功能植物酸叶面肥的自主开发。“这个技术优势就在于可使多种中微量元素螯合率达到98%以上,叶面吸收率提升30%~50%,实现了营养供给、抗逆诱导、土壤微生态协同调控。”黄占华教授说,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产品抑菌防虫、促生长、增效等,提升了生物质基叶面肥产品竞争力,推动了生物质基叶面肥产业链升级。
  “我们的技术突破在于用分子设计思维重构叶面肥体系,就像为作物打造‘智能营养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占华教授正带领团队成员在试验田反复研究。谈及未来发展,黄占华教授表示,团队将重点开发面向设施农业、有机种植等特定场景的专用配方,并配套建设数字化施肥指导系统,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实验室的分子设计到田间地头的增产实效,这个研发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理念,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注入新的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