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音乐之城”
阳台有乐,音乐无界
夏天的哈尔滨,仿佛一个露天音乐盒。
傍晚7时,哈尔滨中央大街一栋欧式建筑的阳台上,流淌出悠扬的小提琴旋律,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一曲结束,掌声不断。来自俄罗斯的小提琴表演者用略带口音的中文说:“这是我第三年参加阳台音乐会了。看到大家为我鼓掌,我特别开心。”
阳台音乐会已成为哈尔滨的文化名片。其中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始于2008年,今年5月再次奏响,邀请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国艺术家演出,更是新增了“黑龙江之声”部分,包括《我在黑龙江等你》《太阳岛上》等经典曲目。
同样在中央大街,相隔不远的江沿小学也定期举办阳台音乐会,小学生们接连登场表演,有大提琴演奏,也有韵味十足的京剧唱段,更有清澈透亮的童声独唱。
“从2023年4月起,我们学校每周五下午举办阳台音乐会。”江沿小学副校长杨春梅介绍时,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孩子们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在音乐中收获了成长和自信。我们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表演,让更多游客感受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在哈尔滨,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公园、江畔,时常会有音乐惊喜。
哈尔滨的音乐“家底”丰厚,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教育学校,也是联合国社会与事务部授予的亚洲唯一的“Music City”(音乐之城)。
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将于6月27日在哈尔滨开幕,并持续到9月。国内外数十家交响乐团、上百位中外著名艺术家、音乐人将齐聚哈尔滨,带来精彩纷呈的音乐演出。此外,哈尔滨还会推出沿江主题音乐带、音乐主题街区等,邀请各类演出团组每天分时段举办古典、爵士、民谣等演出活动。
音乐,镌刻在哈尔滨的城市基因里,哈尔滨大剧院则将其转化为深度体验与消费场景的创新引擎。
剧院负责人许迅介绍,年均约230场演出中,各类音乐演出占45%左右,其中前段时间开票的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两场近3000张票,开票8分钟售罄。
在保持65%年平均上座率的同时,剧院正通过“文旅+”模式突破传统演艺空间边界。
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文旅型剧院”。许迅说:“大剧院建筑本身自带流量,是知名打卡地,游客购买一张19.9元的参观票,可以走进剧院内部,在独特的空间结构里拍照打卡。”而精心编排的日间小型演出、文创市集,乃至夜晚的正式演出,则如磁石般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游客可能因建筑而来,却被音乐留住脚步,接着看场演出,最后带点文创产品离开,形成消费体验闭环。”许迅说,“我们做的不仅是演出,更是打造一个可停留、可探索、可消费的艺术空间。”
这座“音乐之城”里,从阳台音乐会到街角音乐演出,再到剧院里的交响乐章,音乐就在人们身边。
“宠客之城”
清凉又暖心的城市温度
“广州气温已经飙到30℃了,哈尔滨才20℃左右,简直就是天然空调!”6月中旬,来自广州的曲女士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哈尔滨避暑攻略。
哈尔滨的夏季(6至8月)平均气温仅22.3℃,清凉的微风让城市漫步、城市露营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在太阳岛的草坪上、松花江畔的树荫下、绿地公园里,帐篷如雨后蘑菇般生长,已成为城市一景。人们在天幕下煮咖啡、弹吉他,孩子们在奔跑嬉戏。这份弥漫全城的“惬意感”,也是最动人的城市礼物。来自沈阳的徐先生带着父母,在太阳岛的草坪上支起天幕,“这里连空气都是慢节奏的。”
端午假期期间,太阳岛风景区内的收费露营区和免费户外营地每天爆满。大批游客涌入,带来了园区商户销售额大幅增长,部分餐饮商家表示,端午假期的营业额较平时增长近2倍。
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为了让游客随时都能体验冰雪,哈尔滨着力打造四季冰雪项目,以室内冰雪馆、冰雪艺术馆、滑雪场等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新业态逐步形成。
“反季冰雪”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有望在四季旅游市场中延续这座“冰城”的热度。
来自云南的李女士穿着羽绒服走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幻冰雪馆,体验“一秒穿越冬夏”的奇妙之旅。
据工作人员介绍,梦幻冰雪馆建筑面积为2.38万平方米,馆内气温保持在-5℃至-10℃左右,冰雪景观全部由真冰真雪打造,有精致冰雕,也有冰滑梯。来自广西的江同学裹着羽绒服,和朋友在冰滑梯上玩,“已经滑了四五趟了,太开心了!”
冰雪大世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梦幻冰雪馆日均客流量约1000人,“老年旅游团、亲子旅行团居多。”据统计,2024-2025冰雪季结束后,梦幻冰雪馆仅接待南方旅游专列便接近60班次,游客近6万人次。
在哈尔滨极地公园,“冰雪使者”们正演绎着令人动容的故事——呆萌的企鹅摇摆着走过玻璃长廊,白鲸表演《海洋之心》是许多游客心中的“催泪弹”。看着人与鲸拥吻的浪漫画面,观众席上不少人红了眼眶。
哈尔滨的城市温度是清凉的,也是温暖的。
今年4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哈尔滨上榜“2024年度游客满意十佳城市”。
这个暑期,哈尔滨各景区不断解锁“宠客”新玩法。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打造了“阳光彩虹桥”文化艺术地标;极地公园推出首届“极地·萌宠友好日”活动,成为国内首个允许宠物进入并与极地动物进行特色互动的大型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持人“冰城左右哥”姜可东表示,将在7月上旬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期间,在梦想大舞台陪大家一起做游戏、欢唱。
主客共享
“一季爆火”到“四季长红”
哈尔滨的文旅家底,不止冰雪。夏日的哈尔滨,何以留客?归结起来有两个关键词——
其一是城市特色。哈尔滨拥有凉爽气候、建筑美学、音乐传统、滨水生活等城市特色吸引力,同时将大剧院、江畔、绿地等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可消费的“快乐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意愿。
其二是主客共享。江边纳凉、草地露营等场景火爆,关键在于其首先是本地人热爱的生活方式,真实鲜活的生活气息本身即是最动人的旅游吸引力。再加上推陈出新的“宠客”措施,给人带来松弛感、愉悦感,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哈尔滨不仅是冰雪之城,也是音乐之城、美食之城、时尚之都,“每当夏季来临,松花江两岸的风光、都市的美好生活方式,都成为广大游客到访哈尔滨的重要的动机。当一座城市用美好的生活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着力建设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它的旅游业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近几年,从淄博、哈尔滨到天水……“网红”城市不断上新。它们都面临共同课题:如何将季节性爆红转化为全年可持续的热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从长期来看,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化的商业环境。“网红”出圈只是旅游营销事件的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最终还是要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美好的生活方式来吸引客人。
戴斌强调,有的城市追求维持较高的消费热度,事实上旅游消费热度的升降或者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调整是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城市内在吸引力,只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公共服务提升好,让旅游发展的动能和要素能够持续不断提升,就一定能够从‘一季红’走向‘季季红’。”与此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从“一季爆红”到“四季长红”,这不仅是哈尔滨的必答题,更是中国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共同课题。哈尔滨以音乐基因塑造城市特点,通过业态创新打破季节壁垒,构建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可持续发展。哈尔滨书写了自己的答案,也为中国旅游城市破解“季节性困局”提供了鲜活样本。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战星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