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龙江高质量发展

字数:2,535 2025年01月02日 理论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郭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则是各地各部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显著特征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基本内涵是生产资料及其组合的跃升,核心要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新”在于创新,科技创新是核心,产业创新是关键。“质”体现在质优,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不断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内容,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要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准确发力。
  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牢牢把握这一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凝聚和配置新生产要素的能力。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因为出现了数据、信息等新生产要素而酝酿新的增长方式,新质生产力正是通过配置新生产要素实现了新增长方式的路径转化。同时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度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产业的能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全国各地区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不同,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条件、科研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黑龙江产业资源富集,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发挥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因地制宜要求我们立足实情,实事求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社会生产力大幅跃迁将对传统生产力进行更新和迭代,必然要打破束缚和陈旧观念,包括对传统产业、旧有技术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过时技术,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地“腾笼换鸟”,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与创新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各地区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和调整传统生产力结构,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因地制宜并非一哄而上,而是要精准分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一种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盲目求新,也不是要千篇一律,这样只会带来资源浪费和配置效率低下。各地区要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结合各地产业实际,科学评估,精准施策。依据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情况规划设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是一蹴而就,要久久为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黑龙江省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力装备、重型成套装备、航空装备、商业航天、生物医药、陆相页岩油、低碳能源等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整合龙江科技创新资源,依托哈电集团、一重集团、哈飞集团等龙头企业,有选择地推动传统优势企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制定科技金融配套措施,用好用活创新发展60条,畅通教育科研人才循环,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落实人才引育用管政策,优化配置创新要素,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展开系统攻关。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和培育先进生产力质态。要强化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偏远边境地区新要素新技术的供给和保障能力,加大5G平台、智算中心、公共科研平台等建设力度,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要践行大食物观,确保耕地和种子安全,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利用数智化手段提升“九珍十八品”等龙江特色产品的品牌竞争力,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战略定位。
  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利用冰雪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要把发展特色文旅作为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把冰雪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链条发展。培育冰雪新业态,做好“冰雪+”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胜地,高水平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高规格办好亚冬会等体育赛事,加强冰雪旅游与创意设计数字化融合发展,发挥冰雪旅游的“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和“带动效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另一方面要依托区位优势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黑龙江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区,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对外开放最前沿,这为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要推动对俄贸易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方案,深入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利用好哈洽会、中俄博览会等经贸平台加大与合作国家的务实合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在更大范围拓展。要提升口岸建设,全面增强跨境运输效能,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打造农业、煤炭、石化等跨境产业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围绕产业升级和向北开放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深度对接RCEP等区域合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合作,增强对国际各种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