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办理涉企业务。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使命任务,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为全面展示哈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哈尔滨日报即日起推出《回眸“十四五”》专栏,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各地各部门各领域,挖掘“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亮点,全景展现哈尔滨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领域的实践突破,以鲜活故事记录城市蝶变、以翔实数据诠释发展脉动、以实干实绩凝聚奋进共识,为决战决胜“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汇聚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李佳琪文/摄
一次申请、一窗(网)受理、一链办理、一窗(网)出件、一次办好、一体监管、一键评价……近年来,哈市聚焦经营主体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事项,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改革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人工智能起名破解企业“起名难”到“个转企”改革打破身份转换壁垒,从7分钟极速批照到注销服务“一网通办”,冰城正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刷新市场主体准入、退出的效率标杆。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不仅是对“十四五”时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战略部署的生动践行,更以营商环境的“哈尔滨样板”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每一个创业梦想在这片黑土地上都能找到生根发芽的沃土。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经营主体总量实有121.79万户,同比增长4.47%,增长率位居东北三省4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助企服务又“上新”
“以前我是个体工商户,为门店起名时遇到了‘困难’,系统不是提醒重名,就是名称通过概率低。半天时间才起了一个相对满意的名字。”最近,刘猛申请开办企业。他来到道里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如何为企业快速起名,“不仅想给公司起一个好名字,当然更想不费周折能把名字快速起好。”
当得知“企业开办直通车系统”增加了人工智能起名功能,刘猛立刻利用该功能输入关键信息,并选择喜好的风格进行个性化起名。“不到半分钟名字就起好了,真是又快又好。”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哈尔滨市硕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一行字,刘猛赞叹道。
刘猛用的“智能起名”功能是近日率先在哈尔滨市“企业开办直通车”试点上线的人工智能“惠企名”系统,是哈尔滨市为经营主体开办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功能引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采用问题引导方式,收集企业类型、经营地址、风格喜好等信息,围绕名称字号风格、字号寓意、行业表述、组织形式、禁限用词、商标等六大维度开展模型训练,为市场主体起名提供“智能帮助”。该系统有效解决了“起名难”的问题,冰城市场主体名称登记进入智慧时代。
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经营主体取名引入智能系统,是哈市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哈尔滨市持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在对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上深耕细作、真抓实干。以“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推动经营主体开办便利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如今,经营主体开办效率明显提高,营业执照平均审批用时7分钟,全流程平均办理用时38分钟,哈市经营主体开办便利化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经营主体开办不仅速度提升,还能就近办。为方便申请人线下办理主体开办业务,哈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银行开通了哈尔滨市企业开办直通车银行窗口帮办服务、营业执照E站通服务专区——申请者可就近到银行、商场办照、领照,或办理变更、注销等业务。
市场主体开办方便了,惠企政策更多了。去年,哈市全面升级企业开办大礼包,将免费赠送印章由3枚增加到4枚,并设计制作了惠企政策清单。清单选取最贴近新开办企业需求的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全面掌握政策,及时申领企业发展奖励和补贴资金。而且,市场主体开办不仅能本地办,还能跨区域办。哈市创新推出外资企业设立申请“四地互办互发”改革举措,为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打造企业开办异地办理新途径。
经营主体实有量达121.79万户
为经营主体开办提供便利化服务永远没有终点。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推出各项创新举措,提升经营主体办理业务的便捷度,当好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店小二”。
企业搬迁需要办理迁移业务,迁出地、迁入地间的“往返跑”往往让企业“头疼”,对此,哈市为全程电子化登记的企业开通企业迁移“网上办”服务,大幅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
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需要“先废再立”,一系列荣誉无法延续,让经营主体觉得仿佛“白手起家”。哈尔滨市积极探索“个转企一件事”改革——由过去“一废一立”改为变更登记,最大限度保留社会统一代码、字号、年报等信息。该改革举措在全国开创了“个转企”便利化注册登记的自主创新模式,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