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讯(记者 姜雪松)初夏时节,在哈尔滨市呼兰经济开发区阳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基础建设热潮涌动,一座占地4公顷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正拔地而起。这是东北地区首个全产业链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5月2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省级重点项目博钠新能源的主厂房建设接近尾声,即将封顶。这是博钠新能源总投资6.2亿元兴建的年产200万千瓦时钠离子电池项目,占地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新建办公楼一栋、厂房两座及其他配套建设,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项目去年8月破土动工,今年12月有望投产运营,建设速度超出企业预期。
钠离子能源被视为国家战略资源,钠离子电池是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要支撑。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长寿命、耐低温、高倍率充放电能力、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独特优势,正逐渐在电池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悉,博钠新能源生产的产品主要为150Ah~300Ah电芯,具有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充放电时间短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权威认证机构的强制性检测。产品尤其适合低温地区应用,即使在-40℃的环境中,依然可保持90%的电量,可全面替代铅酸电池、替补磷酸铁锂电池。
“博钠新能源的产品主要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移动应急、启动电源、电动公交等领域,可为储能及动力应用提供灵活的整体解决方案。”哈尔滨博钠新能源项目开发负责人阮士杰说,“目前,我们已拥有阳光、中石化、浙勤、康派斯、OPPO等合作订单,总额近10亿元。(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