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洪伟达 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王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我省应深化“文旅+百业”,扩大“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带动效应”,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新型消费业态和场景,着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推动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资源整合与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坚持融合理念。系统谋划文旅产业跨界融合、文旅赋能文化遗产传承创作、乡村振兴等工作。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充分融合北大荒、闯关东、林海雪原、哈工大等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科技教育等元素,开发具有龙江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项目,打造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IP和旅游产品,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弘扬龙江数字人文,推动数字经济下的文旅产业转型创新和提质升级。
优化融合模式。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持续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推出更多好线路、好产品、好活动。支持跨域跨界联合,加快推动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构建龙江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主体阵营,支持和推动多元优质主体的平台协作与重组,打造跨产业、跨领域融合的产业集团或产业联盟,培养骨干型、领跑型文体旅综合主体,推动其连锁式、集团式、联合式发展。通过对文体旅的产品和形象进行创新,挖掘富有龙江文化内涵的文旅IP,利用时事动态、热点爆点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旅游者的新、奇、异需求或突发性需求。
丰富融合内容。促进龙江本土文体、科教、商贸、康养、农林等资源整合、要素聚合,创造新模式、跨业态、多场景的消费点。支持游船快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促进“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增开银发旅游专列,对车厢进行适老化、舒适化改造,丰富旅游线路和康养服务供给。利用马拉松、冰雪运动、演唱会等文体赛事契机展示龙江非遗,通过文化节、展览和表演向游客和观众讲述龙江故事,激活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和经济价值。
强化产业协同与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深化文旅融合。优化亲子游乐服务,推出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顺应生育支持政策,更好地满足多孩家庭旅游住宿需要,鼓励酒店、民宿推出优质亲子房、儿童房、宠物房,打造集食行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度假酒店。创新研学旅游项目,打造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和课程,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积极发展入境研学旅游。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围绕银发经济,推广康养游、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高中低端多层次旅游产品。
强化体旅融合。加快建设冰雪经济引领区,持续推动“冰雪+百业”“百业+冰雪”,带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培育冰雪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增长点。拓展体旅发展空间,以建设城市周边的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冰雪场地等设施为“点”,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松花江等区域为“线”,以线状休闲健身路径串联场地设施形成一体化平台为“面”,构建全省“点、线、面”立体化、多元化的体育旅游空间布局。丰富体育旅游场景供给,打造一批以哈尔滨马拉松为代表的“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融合品牌活动,让“赛事流量”变成“消费增量”。拉长产业链条,优化旅游业态,推动景区从“观赏游”向“体验游”“沉浸游”转型,提升哈尔滨等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商旅融合。发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综合提升各类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聚集区等的软硬件条件。发展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重点挖掘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消费潜力,通过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体验、新场景引导形成新需求。结合文化、体育、生态等资源,丰富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研学旅行、生态康养、自驾露营等“特新精优”旅游产品,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等资源,结合AI数字人、数字藏品等技术,开展历史文化宣传和教育;利用自然景观、户外运动基地等物理空间丰富虚拟空间元素,强化自然科学教育和户外运动教育。
推动科技赋能与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平台完善全流程服务生态,实现内容订阅、线上体验及线下延伸的无缝衔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数据绘制用户画像,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导览系统、虚拟旅游体验、个性化旅游推荐,推动文化形态从“物质”向“体验”转变。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人、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发展以智能交互、沉浸体验等为特征的新型业态,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推动内容创新。挖掘龙江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历史故事等元素融入文旅项目中;结合国潮风、二次元等流行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时代感的旅游项目。运用VR、AR、XR、M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提升项目吸引力和用户黏性。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利用无人机、轻型飞行器等设备搭载高清摄影设备,为自然风光、文化遗址、历史古迹等提供全方位的空中记录和文旅导览,助力游客多方式、多角度欣赏龙江美景、龙江文化、龙江历史,打造独特的低空旅游体验。
加强价值发挥。利用AIGC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增值。聚焦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赋能文旅行业发展,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培育独有龙江特色的文化创意新产品,挖掘文化数据价值,推出跨界融合的创意产品。加大在线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曝光和投放力度,与新媒体行业相互促进。
坚持创新驱动与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优化政策环境。精细落地增量政策,加大文旅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发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类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形成支撑文旅消费的“源头活水”,促进文旅投资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存量政策,在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入境政策、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作出更加精细化的政策安排,形成守护文旅市场繁荣的“龙江沃土”,为龙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人文与历史,打造独特的文旅品牌,形成本土文化IP支撑的文旅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实现一市一品、一县一特。
升级产业形态。着力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游船、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推动文化IP与游戏文化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哈尔滨等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支持开设首店、旗舰店,举办首秀、首演、首展活动。
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建立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体系,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旅游线路,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推动酒店、景区、商圈、创意街区、农业片区多场景多业态消费联动,打造沉浸式文化感知体验+新消费综合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跨界共融模式,加快文化IP与更多领域深度融合,开发涵盖主题公园、文创产品、数字游戏、演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文旅项目。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和精准管理,加强旅游市场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强化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旅行社和导游信用评价管理,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