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以韵为墨 写就城市诗行

字数:849 2025年05月16日 迷人的哈尔滨之夏

  文庙的绿树红墙间,丁香绽放。  
  哈工大校园内的丁香散发着书卷气。  
  丁香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主楼下盛放。  
  丁香公园内的丁香花成海。  
  城市上空俯瞰,盛放的丁香花海和远处的松花江相映成趣。  
  漫步在丁香花海中。  
  兆麟公园内丁香与休闲健身的市民相伴。

把自己最美的瞬间留在丁香盛放的季节。

丁香树下的一家人。

  松花江的晨雾还未散尽,丁香已以傲骨轻叩春门。丁香之城,总是在五月披上淡紫的薄纱,摇曳生姿,晕染出满城的独特浪漫。
  哈尔滨,一座充满丁香花香的城市。暗香漫过百年老街的上空,与江鸥掠水的弧线交织成五线谱。兆麟公园的百年丁香自成秘境,晨练者踏着满地香屑,花影投进少年掌心。夜雨初歇,民生路的丁香隧道氤氲如烟,晚归人不必打伞,任衣襟沾满带香的水滴……
  丁香最懂寒地的脾性,冰城人把同样的倔强酿进生活的甜。早在120多年前,俄侨在木刻楞房前栽下花苗,中国工匠在老街旁修剪枝丫,两种文明在丁香丛中悄然对话。那些如今矗立在文庙红墙外的老树,中央大街石板路旁的花影,恰是这座城市最早的国际语言。
  当“共和国长子”的机器轰鸣响彻云霄,丁香也被赋予新的使命。老厂区紫云般的花簇与厂房的红砖相映成趣。老工人们下班时,用沾着机油的手帕包几朵丁香,是给妻儿最温柔的礼物。穿越百年时光的花树如今仍在绽放,用年轮记载着岁月流转的城市嬗变,印证着老工业基地的荣耀与积淀,更传递着哈尔滨人血脉里的浪漫基因。
  曾经,30万市民用选票将“坚韧如榆、芬芳如丁”刻入城市宪章,丁香从民间爱慕走向文明共识——哈工大校园的丁香,既见证过卫星研发的深夜灯火,也聆听过丁香诗会的浅吟低唱。从丁香公园栈桥眺望,是一座城池以丁香构建的城市新坐标系。比这更动人的,是冰雪大世界落幕时,网友那句“待到春和景明,我来还看丁香”的约定。
  花潮与江涛齐舞,花影与鸥鸟同框,花香与诗韵共馥。这座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正在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画笔,勾勒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图景。若你问何以“半城江水半城花”,江风会送来答案——以花为墨,写就城市的诗行。
  实习生 李雨桐 本报记者 王坤/文
  本报记者 张大巍 刘洋 刘达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