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放人 以色列将谈判停火

字数:1,731 2025年05月14日 国际
  5月12日,艾丹·亚历山大(中)抵达位于以色列南部的一处临时接收点。
  ▲以军部队在加沙地带南部展开军事行动。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2日说,一名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当天获释。以色列同一天说,以方代表团将前往卡塔尔与哈马斯谈判停火。
  一波三折终获释
  哈马斯12日发表声明说,其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当天释放了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艾丹·亚历山大。
  据悉,以色列士兵艾丹·亚历山大在美国新泽西州长大,拥有美以双重国籍,被认为是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最后一名美国公民。
  3月9日,哈马斯高级成员塔希尔·努努证实,哈马斯领导层与美国总统人质事务特使亚当·伯勒尔日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多次会谈,着重就释放一名有美以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问题进行磋商。
  同月14日,哈马斯发表声明说,哈马斯领导层代表团收到斡旋方相关提议后,答复同意释放亚历山大,并移交另外4名拥有美以双重国籍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声明还说,哈马斯已就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协议的全面达成做好准备,呼吁以色列充分履行其义务。
  不过,哈马斯一名高级别官员15日说,只有以色列方面同意就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启动谈判,哈马斯才会释放亚历山大和移交另外4名被扣押人员的遗体。
  4月15日,卡桑旅发言人说,在以军针对亚历山大所在位置进行的一次轰炸后,卡桑旅与看守此人的小组失去了联系。卡桑旅19日表示,他们在以军空袭造成的废墟里找到看守亚历山大的一名守卫的遗体,但亚历山大本人和其他守卫的下落依旧不明,他们不掌握相关情况。
  本月11日,哈马斯表示将释放亚历山大。
  以色列表示将同哈马斯谈判停火
  哈马斯12日在声明中说,释放亚历山大是在哈马斯与美国政府接触之后进行的,这也是加沙地带停火谈判斡旋方为实现加沙地带停火、开放边境口岸并允许向加沙地带民众提供援助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声明说,哈马斯愿意立即开始谈判,以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实现可持续停火、以方撤军、结束围困、交换被扣押人员和重建加沙地带。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2日发表声明说,以代表团将于13日前往卡塔尔首都多哈,同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进行间接谈判。以总理办公室此前表示,释放亚历山大预计将促成双方停火,并就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展开谈判。
  不过,声明同时说,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同到访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和美国驻以大使迈克·赫卡比举行会谈,强调谈判将“只会在炮火下”进行。
  埃及外交部12日发表声明说,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提当天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通电话,双方讨论了加沙地带最新事态发展,并就埃及、卡塔尔与美国在恢复加沙地带停火协议、释放被扣押人员以及立即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交换了意见。
  双方还讨论了有关实施获得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支持的加沙地带重建计划的举措,以及埃及主办的一个关于加沙重建的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对哈马斯宣布释放亚历山大表示欢迎。
   以色列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撤销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官网12日发布的文件显示,以色列政府已向该法院提交申请,要求撤销对以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的国际逮捕令。
  去年11月,设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签发针对内塔尼亚胡和时任防长加兰特的国际逮捕令,指控其在以方对加沙地带发起的军事行动中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该法院当时还签发了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领导人的逮捕令,随着以军在密集军事行动中打死多名哈马斯主要领导人,相关逮捕令被撤销。
  国际刑事法院是依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设立的政府间组织,主要由西方国家推动和主导。根据该规约,国际刑事法院一旦签发逮捕令,缔约国有法律义务予以执行,应在当事人进入本国境内时实施逮捕。以色列和美国均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但以方针对逮捕令发起了上诉,眼下又要求法院就上诉作出裁决之前撤销对以方领导人的逮捕令。
  德新社报道指出,通缉令的存在可能妨碍内塔尼亚胡出访时的行动自由。内塔尼亚胡4月初访问了匈牙利,匈方拒绝对其实施逮捕,并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德国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2月以胜选政党总理候选人身份邀请内塔尼亚胡访德,并保证将采取措施助其规避逮捕令,但此举在德国引发争议。默茨本月6日上任后未再公开提及此事。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