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请叫我泡泡鱼 □徐平涛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品质和气质。
钟情于一座城市,不仅在于其环境宜人、出行便捷、生活富足,更在于城市的美丽和魅力。
哈尔滨,就有这样的品质和气质。
打开哈尔滨,不必用文化和故事,不必用舌尖和味蕾,也不必用冰雪和湿地,单看城市建筑和色彩,便是破解哈尔滨密码的钥匙。
我始终认为,建筑才是一个城市最亮丽的风景。也许,这源于我本来就是学建筑的,始终对城市建筑艺术、建筑风格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先从视觉感观上来欣赏一座城市,熟悉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
哈尔滨,历史建筑荟萃,中央大街便是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博物馆,到处都充满着欧陆风情。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拜占庭、新艺术运动等西方建筑最有影响的建筑流派、艺术风格,在这里都有不同展示。
原妇儿用品商店,文艺复兴建筑,扁平的穹顶转角,虚窗拱檐,手法巧妙;游客服务中心,哈尔滨最大的巴洛克建筑,外观华丽,轮廓丰富,造型生动;马迭尔宾馆,一百年前远东最豪华的宾馆,充满了俄罗斯民族色彩和贵族气派;还有道里文化宫,折中主义建筑代表作,在哈尔滨,这样的历史建筑不下百余座。这些建筑,以莫斯科和巴黎建筑风格为蓝本,按照欧洲当时最先进的“花园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奠定了哈尔滨深厚的城市底蕴,承载着一段段城市历史,让这座百年城市,自开埠伊始就洋气十足,既温馨浪漫,又高贵典雅。
时光悄然流逝,唯有建筑可以唤醒记忆。
每当太阳升起,朝霞照耀着这些金色的建筑熠熠生辉,总能给人一份激情,鼓舞人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不断奋进。当傍晚的夕阳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欧式建筑的轮廓在夜幕笼罩下格外壮观,整个城市也越发显得安静而祥和。独特的历史建筑、洋气的街区风貌、多彩的建筑风格,总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哈尔滨——这片神奇的土地,穿越百年历史,读懂风雨沧桑。
城市都是有颜色的。米黄色是哈尔滨城市的主色调,塑造了这里独有的色彩环境,成为哈尔滨人价值和时尚的最直接表达,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的感觉,充满了文化意蕴。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哈尔滨这样,有如此纯正的欧陆风情,让城市尽显大气、洋气、神气。
从滨洲铁路桥一路向西,溯江而上,城市无限扩张。一座座具有国际视野、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化宜居小区拔地而起……塞纳阳光、漫步巴黎等新型社区,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中东铁路公园荣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群力新区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但始终遵循着独有的城市特色,不断提升着的城市品质、城市品位,让哈尔滨既默默诠释了老城区的美学底色,更洋溢着现代城市的精神气质,无论在哪个季节,米黄色,都让哈尔滨尽显温暖而深沉、富丽而庄重。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哈尔滨兴建了一大批城市绿道、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坚定不移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打造了更多百姓身边的天然氧吧。出,则繁华尽揽;入,则静谧独享。哈尔滨人始终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沿松花江南岸向西铺展,哈尔滨以绿道建设打通城市生态链。利用见缝插花、立体栽植等多种造景手法,促进城市绿化从单一绿化到花化彩化,让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群力外滩湿地被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城市公园,是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景观和“国际湿地城市”的特色名片。
哈尔滨用绿色扮靓大街小巷,绘就出既有缤纷高大上,又有浓郁烟火气;既有时尚国际范,又有厚重历史感的生动景象。岸柳成荫、绿坡叠翠已成为哈尔滨人悠悠的乡愁、浓浓的眷恋。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内涵。城市进步,不仅是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和新城区的快速扩张,人民幸福,也不是简单地建设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最重要的是要延续城市风貌,把生态文明融入到城市建设,让人们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记住一座城市,始于“颜值”,终于热爱。哈尔滨的发展,真正意义上是经济的发展,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同步和幸福生活的全景体验。愿哈尔滨的未来,绿意作名片,锦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