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哈尔滨解放79周年”特别报道

青山不会忘记

市委史志研究室20年寻访20余位英烈后代,让革命精神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字数:4,576 2025年04月28日 深1度
  张锦春的孙子张刚。
  ▲边清山采访抗日英烈王学尧的女儿王烈遗(左)。
  抗日英烈张耀庭的烈士证。
  赵一曼在俄罗斯档案俄文史料。
  本报记者 万佳
  79年前的今天(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迎来了解放的胜利消息。为了这一天,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甚至隐姓埋名默默从事地下工作。青山处处埋忠骨,吾辈踏访寻英烈。一直以来,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通过与革命烈士后人保持联系、查阅党史文献、实地踏访以及与相关部门联动等方式抢救征集珍贵党史资料,将一块块历史“碎片”捡拾起来,用严谨的学术论证还原历史真相,使革命烈士的事迹更加完整丰富,让他们的革命精神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0余年来,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处长边清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革命英烈后代线索,如今已与20多位革命英烈后代取得联系,为深入研究东北建党建团史、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地方党史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料。通过与烈士后人交流,从革命家属的角度征集了许多珍贵党史资料,不仅填补了史料空白,更是新时代红色血脉的双向奔赴。
  反复论证
  赵一曼的“上海战友”“现身”
  四月的冰城柳枝刚刚抽出嫩芽,江南的春天已经春花烂漫。边清山联系到远在上海的吴元浩,在经过与吴元浩反复推理论证后,确定他的爷爷吴福海就是当年哈尔滨秘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吴健。而包括吴健在内的众多革命同志与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在哈尔滨的工作点滴也得以还原。
  根据《东三省商报》文艺副刊《原野》的编辑、中共地下党员方未艾在文字史料中回忆记录,当年方未艾与时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的赵一曼,中共满洲省委常委、东北工人运动著名领导人金伯阳,哈尔滨从事地下工运工作的吴健,经常在一起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1月25日,大年三十,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哈尔滨,几位风华正茂的年轻男女一起包饺子,迎接春节。方未艾回忆说,三十六棚的两位工人给金伯阳和吴健送来半袋面粉和一盆和好了的肉馅,让他们包饺子吃。晚上,赵一曼和方未艾的小学同学、当时在满洲省委工作的黄吟秋也来了。他们向茶房借来面盆、面板、擀面杖,和好面,在对面房间里一面谈笑一面包起饺子来。赵一曼让方未艾一起参加。方未艾说,这使我想起童年时候年三十晚上在家过大年。他们虽来自天南海北,却亲如一家。
  边清山说,为了保证革命工作安全,当时的革命者化名很多,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像赵一曼,她的原名叫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化名李洁、赵一曼。吴健原名吴福海,1925年入党,1927年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32年到东北后化名吴赤峰,后来又化名吴健。由于史料的缺失,导致很多革命者只知其名、不知其后,后来干什么、又改成什么名都不知道。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我们通常会在众多历史资料中拼接,有时还会向烈士家属求证,通过对比论证史实。比如,我们在史料中查到,吴健当年三十岁左右,从上海过来的,他的额头上有一块伤疤,是参加革命斗争留下的。经过与吴福海的儿子、女儿反复确认,上述特征都得以印证。因此,吴福海就是当年曾任红36军江北独立师第二政委并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运工作的吴健。
  看到边清山发来的珍贵资料,吴健的孙子吴元浩非常激动。吴元浩说,十分感谢你们为党史资料的挖掘和保存所做的辛勤工作,并特别感谢为我们提供了我祖父在东北工作时的史料。“从方未艾的回忆资料看来,金伯阳和我祖父也一起参与了赵一曼领导的哈尔滨电车工厂大罢工的工作……”吴元浩说,为祖父与这些民族英雄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感到自豪。
  “从各种资料汇总能看出来,吴福海与赵一曼经常深入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向工人们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工人起来进行反抗与斗争。”边清山说,这些史料证实吴福海与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有过多次接触,这是以前没有发现和记载的,填补了党史的空白。
  跨国追档 赵一曼莫斯科档案归国
  赵一曼是著名东北抗联女英雄,她用“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她的“密林女王”、红衣白马、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形象已深深刻画在人们的记忆中。“尽管人们对赵一曼和宁儿的合影、写给宁儿的遗书以及受到日寇残酷施刑的细节耳熟能详,但几十年来,因没有新的史料发现,赵一曼研究也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和遗憾。”边清山说,丰富完整赵一曼生平事迹及她的家人革命历史,对东北抗联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都非常巨大。
  2022年,一帧帧穿越百年风云的赵一曼在俄珍贵档案“浮出水面”。在边清山的不懈努力和国内知名党史专家的热心帮助下,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在俄罗斯档案史料被首次成功征集回国。赵一曼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填写的“学生党的工作经验调查表”等首次被发现。这些档案史料是赵一曼1927年9月至1928年11月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留存的真实个人档案和历史记录,主要包括“学生党的工作经验调查表”、赵一曼亲笔写给莫斯科中山大学领导的信等,有中文、俄文两种文字,共计20余页。2023年,新华每日电讯、凤凰网等30余家媒体予以报道。
  2024年底,边清山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发给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询问这张照片上的人里是否有她的爷爷陈达邦。在这张黑白照片里,一群风华正茂的中法年轻人举着刚刚编辑出版的《救国时报》。陈红女士一眼就认出了照片正中央左手揣在大衣兜里的男士就是她的爷爷陈达邦。这是1935年至1938年设在巴黎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报《救国时报》印刷厂工作人员的合影。第一次看到爷爷的这张照片,陈红非常兴奋,她说家里有关过去的照片都没有了,爷爷奶奶当年仅存的几张照片都是从陈家的亲属家里找到的。特别感谢哈尔滨党史研究人员,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抽丝剥茧,帮助家属找到亲人的资料。
  千里追迹 陈为人、彭守朴在哈革命史填补新篇
  2023年8月,边清山带领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教师,前往湖南省长沙市采访在哈尔滨党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陈为人和彭守朴的后人,征集到珍贵的史料,填补了党史资料空白。
  陈为人是我党早期的共产党员,1923年3月被李大钊派到哈尔滨筹建党团组织。当时,他与李震瀛一起来到哈尔滨,从事宣传革命思想、筹建党团组织工作。同年7月,陈为人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10月,建立了中共哈尔滨组,这是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陈为人是负责人。1927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陈为人当选书记。“可以说,陈为人是研究哈尔滨党史乃至黑龙江党史、东北党史的关键性人物。”边清山说,查找陈为人后代线索非常重要,可以获取许多未曾掌握的史料。
  从2014年开始,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就开始利用各种渠道查找陈为人后代。后来在多个党史专家的帮助下,历经8年,于2022年终于联系上了陈为人89岁的女儿,经过多次通话交流,获取有关陈为人的更多信息。
  1923年8月,李大钊派遣彭守朴来到哈尔滨。当时他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协助陈为人、李震瀛筹建党组织工作,从事团的工作;同年12月,当选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书记,后来转为党员。同时,彭守朴还是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入党介绍人。2021年,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彭守朴的后人。通过采访彭守朴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得知彭守朴是瞿秋白在北京俄文专修馆的三年同窗同学,并征集到2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回到哈尔滨后,边清山继续查找有关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从《李大钊年谱》中查找到有关李大钊与彭守朴的资料,又在其他党史资料中查阅到有关彭守朴的资料。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哈尔滨党史乃至黑龙江、东北地区党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组成的革命烈士后人寻访组,先后多次远赴湖南、云南、北京、天津等地实地寻访烈士后代。他们既是记录者,又是聆听者,在采访英烈后代征集党史资料的同时,深感党史工作的重大责任和意义。
  红色纽带 与烈士后代的十几年的情谊
  抗日英烈王复生的女儿王智中、金剑啸的外孙女李粤、姜椿芳的女儿姜林红、韩乐然的女儿韩健立、宋铁岩的孙女孙晓红、于雨峰的孙子于成泰……在边清山手机里保存了20多名英烈家属联系方式,多年来,这些烈士家属与边清山早就成了朋友。哈尔滨培养出来的革命者、长春第一交通站领导人张锦春的孙子张刚,与边清山的友谊已经超过10年,如今两人通过不断交流历史信息,已经共同挖掘了许多线索和史料。
  张锦春在哈尔滨接受革命思想,并在党组织的指派下在长春二道沟邮局建立第一个通讯站。这样一个重要党史人物,哈尔滨的有关党史书籍中只有一处提到他的名字,其他资料一概没有。2015年,边清山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找到张锦春的孙子张刚。在与张刚的交流分享中,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革命者张锦春出现在世人面前。
  1920年,张锦春来到哈尔滨地包东省铁路第一小学校教书,后考入哈尔滨东华学校。张锦春在哈尔滨东华学校学习期间,结识了俄文教员张昭德(又名张晋)。张昭德是李大钊的学生,受他的影响,张锦春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张锦春从哈尔滨东华学校毕业,考入吉黑邮务管理局。在这里,他利用邮务生、拣信员的职业身份掩护,接待过许多去苏联学习的共产党人。
  1924年8月11日,张锦春被吉黑邮务管理局派到吉林长春二道沟邮局做邮务生。中共哈尔滨组随即指示张锦春,利用工作身份作为掩护,在二道沟邮局建立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他本人代号“弓长之”。通讯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党中央、北京区执委会和东北党组织之间的联络,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当时,张锦春的妻子和儿子居住在哈尔滨,他经常以探望家人为由,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文件悄悄地装在一个小皮包内,连夜秘密转交给哈尔滨的党组织。
  2015年夏天,退休在北京居住的张刚自驾来哈尔滨,探寻爷爷张锦春在哈尔滨的革命足迹。边清山陪同他踏查了东华学校原址、张锦春在哈尔滨原居住地等地方。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友情,此后10年里,边清山与张刚通过微信不断交流史料和信息,共同挖掘了许多线索和史料。
  吴丽实是李大钊的学生,1925年从苏联留学回国,来哈尔滨从事党的工作,直到1927年末离开哈尔滨为止。其间,吴丽实曾在沈阳、哈尔滨、吉林柳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历任哈尔滨特支书记、北满地委书记、满洲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在哈尔滨及北满地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这样一个重要党史人物,原来我们掌握的史料也是非常少的,而且有些不准确。”边清山说。
  2021年6月,边清山与吴丽实的孙子吴永明、孙女吴明慧取得联系,吴永明专程来哈尔滨会面并交流,边清山陪同他踏查吴丽实在哈尔滨革命活动遗址,此后,边清山与吴丽实后代交流不断,互通信息和史料,搞清了许多党史疑难问题,并且偶然发现了吴丽实唯一一张真实照片,那是1924年他与李大钊等人在莫斯科的珍贵合影。吴丽实后代们特别激动,终于看到前辈的模样了,全家人对哈尔滨党史研究者深表感激。2023年编辑出版的《吴丽实纪念文集》,收集到大量哈尔滨乃至东北早期革命史料,填补了史料空白,为进一步深化东北党史研究提供了史料保障,具有较高价值。2024年,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朱善璐看到此书,深夜写下一整页感言,对此书给予较高评价。
  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前点燃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经星耀东方。4月28日我们即将迎来哈尔滨解放79周年,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山不会忘记,革命英烈为革命所作的每一份努力;铭记革命先辈,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本版图片及历史资料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