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字数:1,773 2025年04月25日 理论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爱军

  理解和把握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需要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发展观、群众史观来具体认识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自然观基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论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强调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开展人类活动,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因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伤害自然也会伤及人类自身,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创造人类幸福美好生活。“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论断,体现的便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的是人通过实践与自然之间所形成的物质交换关系。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冰雪资源既不是一种纯粹被征服的自然对象,也不是独立于人类社会的一个孤立自然系统,而是通过人类劳动来实现价值转化的一种载体。当然,冰天雪地资源的价值并非一种天然显现,而是要通过冰雪旅游、冰雪科技、冰雪产业等人类创造性实践才能够转化为一种经济价值。例如,通过规划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可以将寒冷气候劣势转化为具有差异化、地域化的独特竞争优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观基础。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阐述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样,“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论断体现的也是一种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判断一样,“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涉及“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冰天雪地既是一种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也是一种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对冰天雪地生态环境的利用,就是利用自然的生态价值和实现自然的资本价值的增值,就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走生态优先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从而使冰天雪地不断地发挥自然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绿色的发展,离不开保护好生态、发挥好生态优势。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之间决不是对立的关系,对于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的认识,要超越对冰天雪地的“冰雪即寒冷”的简单认知,从而形成“冰雪即发展动能”的科学判断。寒冷气候并不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自然障碍,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辩证地看待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高度重视和发展冰雪经济,建好滑雪场、交通网络等冰雪基础设施,加大冰雪运动场馆、冰雪装备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以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全产业链发展,可以实现冰天雪地带来的经济价值的不断积累,从而在绿色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促使产业链发生质变,将发展绿色冰雪经济变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群众史观基础。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体现为:人民群众需要优美生态环境,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着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的便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利用冰天雪地这一独特自然生态资源来发展经济,也是为了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这一民生福祉。
  可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史观基础。据此,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产业的布局发展、冰雪经济的绿色发展,都应当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以展开。要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智慧来参与冰雪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实践力量。要通过大力发展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产业来扩大就业,通过公共冰雪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