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希阳
老墙斑驳,尽是时光的笔触。漫步于哈尔滨的街头巷尾,一幢幢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默默诉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2024年,哈尔滨市发布了《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建筑的修缮与再利用。工作专班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制定了相应的活化利用计划。在2025年两轮推介活动后,已有3个活化利用项目成功签约,涉及4栋建筑,由此拉开了老建筑焕发新生机的序幕。
公益博物馆、特色餐饮、音乐表演、艺术空间……曾经沉寂的老建筑正在被唤醒。它们将披上崭新的衣装,续写冰城百年故事;也将化作城市的新名片,让历史与未来在此相映生辉。
“老建筑”被唤醒
时隔百年,“老建筑”里再次响起音乐声
最近,哈站北广场区域霁虹街工厂胡同一栋“老建筑”内经常传出悠扬的小提琴声——百年之后,这处老建筑即将重焕生机,再次成为音乐的殿堂。
该建筑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08年建成。从得知其对外招租到决定投标,黑龙江欧果企业策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洪雷仅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
李洪雷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期间,参与了故宫和恭王府的修缮工作。拥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他,对异域风格老建筑也颇有研究。他十分喜欢老建筑,在网上看到哈市“老建筑”招标信息后,便萌生了投标的念头。
之所以选择这栋建筑,与李洪雷家族对音乐的深厚情感不无关系。“上世纪20年代,外国艺术家在这里创办了音乐训练班,提供钢琴、小提琴和声乐等课程,并且它曾为多位音乐家提供过庇护。”李洪雷解释道,“我的家族中有许多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有小提琴手、大提琴手,也有歌舞团的成员。在这样的老建筑里举办音乐会,是他们的梦想。”
最终,李洪雷成功获得该建筑20年、其附属建筑15年的使用权。他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以古典音乐表演为主导的业态,同时引入复合式咖啡馆、文旅创意中心、艺术空间等配套业态。
这是众多即将被唤醒的“老建筑”之一。根据《意见》,除了哈尔滨新区外,哈尔滨市城区内的历史文化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建(构)筑物和历史建筑,都可以通过使用权租赁的方式进行活化利用。能够反映地方特色、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历史院落、“老建筑”“老厂房”等,也可参照执行。
目前,已有3个项目涉及4栋建筑完成了签约。其中,道里区红霞街99号建筑,计划业态方向为公益博物馆;道里区西五道街36号建筑,计划业态方向为餐饮文化推广。
修缮费用抵扣租金
修旧如旧,企业请物企照看老建筑
作为《意见》的起草单位和专班主任办公室单位之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意见》的出台旨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建筑”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工作,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对这些建筑的保护。(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