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太平机场海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国家生物安全的理念,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具有极强的前瞻性、指导性。
一、何为“国门生物安全”
国门生物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是国家主权在国门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职责和手段,是实现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和屏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国门生物安全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国际生物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生物安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点。近20年来,全球出现数十种新发传染病,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微生物组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门槛不断降低,生物技术误用、谬用、滥用风险剧增。一些生物技术,比如基因编辑由于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应用,通过对遗传物质进行改造或修饰,可能造成基因功能的缺失或增强,甚至突破医学治疗界限,为人类健康带来风险隐患。生物技术滥用谬用也可能带来生命伦理道德安全隐患,利用生物技术从事人体基因和人体胚胎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违背社会基本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
其次,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合成生物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和其他生物相互影响,造成自然资源基因库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需求,生物纳米粒子具有生态毒性和不可降解性,释放后可能对周围生物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基因改造、基因驱动等技术可以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经人工改造的基因驱动可以实现目标基因在种群中扩散,或者抑制有害物种扩散,但也可能通过基因漂移或渐渗到目标地理范围外的近缘种,引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甚至种群瓦解。目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生物科技在军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也带来生物武器威胁风险。近年来,以病原生物作为典型载体的生物武器潜藏着被非法利用的风险,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驱动、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新型生物战剂或生化武器。比如,构建全新的危险病毒或者合成对常规医疗措施具有抗性的病毒,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造成危害。
三、海关在生物安全中的职责与措施
为了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提出“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规定了海关对发现的进出境和过境生物安全风险应当依法处置。
长期以来,得益于海关总署引领以及哈尔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哈尔滨太平机场通过动态学习、分级考核、实战演练等多样形式,培养出了一大批奋斗在国门一线的专业性人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门生物安全形势,坚决守护国门安全,努力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从“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建设智慧口岸,实施智慧检疫,加强一线查缉,在口岸实行“一国一策、一病一策、一口岸一策”的疫病防控总体方案,以“多病同检”支撑“多病同防”,严防疫情疫病传入传出;深入开展“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运用智能审图等科技利器,让外来入侵物种无所遁形。
下一步,哈尔滨太平机场海关将继续以“国门生物安全关口海关必把牢”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国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风险监测和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完善区域性跨境生物安全合作机制和口岸风险联合研判、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能力。
国门生物安全人人有责,只有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国门生物安全法规要求,不给外来物种和疫病疫情传入以可乘之机,我们才能更好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太平机场海关向全社会公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了解、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等规定。
二、在进出境过程中,自觉配合海关查验。携带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境的,请如实向现场海关关员申报或主动投弃。
三、积极向身边人、同行者介绍中国政府关于动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醒并倡议大家共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