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全力守护生态安全防线

字数:1,747 2025年04月15日 理论
冰城海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已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冰城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管部门,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起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职责,织密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
  一、把牢政治方向,深刻领悟维护生物安全工作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口岸开放的不断扩大,跨境旅游、进出口货物、寄递物品数量逐年攀升,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跨境传播渠道与途径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征,生物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不断升级,给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威胁。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作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使命神圣而光荣,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坚守政治担当,全面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近年来,冰城海关发挥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作用,深入推进“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密切关注境外动植物疫病疫情,分析非贸渠道传带外来物种风险,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异宠”风险名单库,评估高风险来源国别和国内目的地等信息,精准开展风险防控。结合寄递物品的地域、季节、风俗等特点,运用“智能审图”等科技利器,汇总要素进行科学风险研判,实施精准布控查发,不断提高实际监管效能。2024年,冰城海关邮寄渠道截获检疫禁止进境物192批次,其中植物繁殖材料15批次、动物及其制品150批次、其他检疫物27批次。
  面对生物安全领域新形势新挑战新课题,冰城海关打造全流程全方位监管链条。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强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跨境传播。先后印发进出境重大动植物疫情、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重点聚焦动植物检疫、外来物种入侵,扎实开展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进境种质资源疫病检测、外来有害杂草监测、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严格进口货物查检监管,及时开展分析研判,提报生物安全风险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为有效防范国门生物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与口岸海关联防联控,做好进境粮食、种质资源后续监管工作,坚决消除疫情疫病传播隐患。2024年,冰城海关设立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点,检测进境种质资源疫病50项次。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很难覆盖每一个角落,冰城海关依托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科普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形成人人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良好社会共治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哈尔滨海关生物标本馆的省科普基地作用,通过专业讲解、标本展示、现场互动等形式,持续科普“异宠”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以更生动的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生物安全意识,2024年接待参观研学约600人次。
  三、扛稳政治责任,建立高水平国门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回信强调:“希望同志们胸怀‘国之大者’,弘扬海关队伍的优良作风,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冰城海关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队伍建设和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通过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持续协助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应用,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提高查获识别率,推动安全风险防控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强化与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业草原等部门的同防协助,加强与科研院所在生物技术、生物检测、生物监测等方面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现场查验、实验室检测、风险评估等领域培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增加监管人员知识储备,通过配备智能检测设施设备,提高现场执法、核心监管能力。结合风险防控特点,分类分级建设应急处置“预备队”,确保战时状态下全方位的人力组织、物资保障、科技突击、风险处置的有效运转。
  守护国门生物安全,没有“局外人”!让我们以“国门如家门”的担当,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守护龙江这片热土的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