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长篇儿童小说《摩电车》2024年6月获得第五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金葵花奖。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隋荣以流畅的笔触、质朴温润的语言描绘出抗日战争时期,在天寒地冻的哈尔滨,一个生活在老道外圈楼里的贫苦少年泥鳅,偶遇被叛徒出卖、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地下党员庞叔叔,并受庞叔叔所托在摩电车上与地下党接头,传递情报的故事。一辆辆穿梭于道外的摩电车,漫天飞舞的雪花,一个勇敢的少年利用熟悉的摩电车、窄巷、煤棚、爬犁,与日本鬼子、伪警察、叛徒展开惊心动魄的周旋与斗争。在叛徒的追捕下一次次化险为夷,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终于在小伙伴田螺、巧儿、刘霄云、糖人张的帮助下送出了情报。
作家隋荣出生于哈尔滨,小时候经常坐着摩电车在道里、道外游玩。当夜色降临,他经常站在马路边,听着摩电车叮叮当当地经过,看到摩电车上的弓子与电缆摩擦所迸发出的蓝红黄色的火花,照亮了夜空,耀眼夺目。他以摩电车为载体,创作出这部小说,一方面出于哈尔滨人对摩电车这种老交通工具的眷恋,另一方面也是想打破在电影和小说中常看到的地下党接头总是在公园等某一场所或某居住点的单一的公式化的模式。让故事内容更加惊险,起伏跌宕。
这部小说通过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来叙述故事。明线是泥鳅帮助地下党员庞叔叔完成情报传递任务。如絮如烟的雪花,摩电车的灯光照亮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勇敢的少年泥鳅抓着车门旁的铁环,纵身跃起,蹬上踏板,攀上摩电车。摩电车接头一波三折,车窗上按手印的细节既浪漫又富有诗意。泥鳅掩护接头人跳车逃走。叛徒蔡和冒充接头人,使用各种诡计骗取泥鳅的情报。他如猎犬般疯狂追逐,从幽深的巷子到广阔的冰面,一路尾随,地下党员刘霄云警长的暗中保护,更让这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复杂斗争变得扑朔迷离。作家隋荣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以快节奏的情节设置下一个个悬念,推动故事的发展,让读者欲罢不能。他又通过环境的渲染,给人一种电影般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如在观看一部谍战片。
小说的暗线是泥鳅在与地下党员庞叔叔的接触中,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加深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一个天真的少年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的抗日战士。其中最感人的是庞叔叔为泥鳅讲述抗联独立营小战士麦子的故事。使泥鳅在梦中深入林海雪原,听战士们高唱:“团结起,夺回我河山……”的抗联歌曲,让泥鳅对抗联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祖国产生了浓烈的爱。正是这股对国家,对党的爱,对敌人切齿的恨,才让泥鳅百折不挠地完成了任务。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饱满。无论是主角或配角,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仿佛就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没有为了衬托主角的工具人物,没有为了推动情节的过场人物。泥鳅除了机智勇敢,还带有白山黑水间孩子的一种野性,这是东北人不妥协、不服输的倔强骨气和天生的侠肝义胆。为了完成庞叔叔的托付,他不畏险境,甘冒生死。泥鳅代表的是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希望。地下党庞叔叔喜欢油画,爱弹钢琴,喜欢浪漫情调,骨子里却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投身于与日本侵略者的地下斗争中,信仰坚定,不畏牺牲,代表了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唤醒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泥鳅娘在街上摆摊卖粥,心地善良,同情弱者,经常救济贫苦的人力车夫和肖奶奶这样的孤寡老人,有着东北妇女质朴和善良的天性。糖人张用高超的手艺惩戒汉奸“矮瓜”,为掩护泥鳅被捕入狱,显示出东北汉子不屈不挠的黑土精神。
这些人都是东北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是他们都有一腔难凉的热血。当国家受到侵略,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