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季,哈尔滨之盛景“跑冰排”

字数:1,162 2025年04月08日 太阳岛

  □陈文龙

  每年谷雨后,清风吹拂,气温骤然上升。东北大地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沉睡整整一个冬季的大小江河逐渐融化解体。春天来了!冰冻三尺的江面融化了,冰水顺流而下,浩浩荡荡,东北人称“开江喽”!
  开江景象蔚为壮观,民间又有“文开江”和“武开江”之说。江面缓慢融化,少量破碎浮冰顺江而下,俗称“文开江”。某天某时,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咆哮的江水夹带着一片片、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冰块,有意流动的,无意流动的,连绵不断,顺江而下,各式冰块时而轻轻地互相撞击,撞出的声响像是瓷器相碰;时而又堆积一处,慢慢蠕动形成冰山。突然间,叠加的冰块崩塌破碎,冰、水、风、泥土,混杂一起奔涌而下,此乃“武开江”。
  冰泮、冰凌(棱)、冰牌、冰排等称呼,皆为汉语对同一类自然景观在不同环境和时空的对应音。牌,最有特点最威风的是古代官员出行高举的回避牌,一般为长方形,挺像浮冰的形状,因而清末民初以前的文献对跑冰排多用“冰牌”。20世纪上半叶,东北地区大量砍伐森林,伐下来的木头直接扎成大排子,顺流而下,漂浮的木排似开江的冰牌。“放排子”,比较具有年代感的词语,近现代文献就多用“冰排”,“冰排”也不过是“冰牌”一词的现代音变。
  顺治十八年(1661)春季的一天,流人方拱乾携友人郊游畅饮,作了一首《同诸君子坐河边冰畔》:“冰声破屐响,又观雪河春。”这是至今为止较早描写“跑冰排”奇观的文字。至清中期西清所撰《黑龙江外纪》始有“冰牌”之称。从冰排的形态看,叫“冰牌”更符合其外观特点。
  松花江哈尔滨段进入四月以后,靠岸的江冰坍塌下去,融成了水,江上行人渐少,机动车停止了在江上行走。春姗姗来迟,正是“草尚未青冰不释,风多为患雨难成”。
  清英和《卜魁集》载:“每当冰泮时,冰随浪下,大者数丈,小亦数尺,土人渡江辄从其上跳踯以渡。”跳冰排过江的人,体轻如燕,动似猿猴。“跑冰排”天生具有北方性格,不拖泥带水,嘎嘣嘣地。
  如今,每年开江时候都有人冒险走冰面,遇到开江跑冰排,冒险者往往被困在冰排上。他们的身手当然不如前人,那是无知的冒险,狼狈不堪,还得拖累其他人援救。
  当武开江发生后,江面上一片片的冰块连绵不断,互相撞击着顺江而下,冰峦叠起堵塞河道,影响航运交通,造成凌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谷雨前后松花江开江了,哈尔滨铁路部门要炸冰排,保护滨洲铁路大桥。据在哈尔滨铁路系统工作过的王宝滨说:“需要炸的冰排一般超过七十米以上,有篮球场大小,小的冰排能从大桥洞内流淌过去。炸冰排的人,要用冰镩子在冰排上蹿冰眼,防水炸药放置冰水中。水下爆破炸碎大的冰排,以保护铁路桥基。”随着一连串似锐炮之声,冰排俱裂开,破碎的冰片,像冰雨一样自水下喷发而出。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东北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春季飘然而过。游黑龙江,观开江,体验黑龙江省春季难得的盛景“跑冰排”,感受那份壮观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