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来自齐齐哈尔和丹东的小夫妻,在哈尔滨支起一个小小臭豆腐摊,用8年时间实现了人生蝶变——

冰城创业微观样本:小本生意大未来

字数:1,249 2025年04月08日 要闻
  小夫妻在夜市摆摊卖臭豆腐。
  ■本报记者 王骁文/摄
  在哈尔滨松北区世博路夜市,一家臭豆腐摊位前总是排着蜿蜒的长队。小刘和小傅这对分别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和辽宁丹东的东北夫妻,用一碗碗臭豆腐,完成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在8年时间里实现了令人惊叹的人生蝶变。当他们第一次支起臭豆腐摊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带着“味道”的小生意会成为区域小吃榜的常客。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东北草根创业的微观样本。
  创业试错
  小吃摊里的市场经济学
  2015年,小刘和小傅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打工时相识,2016年,相爱的两个人来到哈尔滨,准备在省会城市寻找商机。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哈尔滨创业时,小刘的回答很朴实:“这里消费水平适中,但生活水平不低,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
  初到哈尔滨的夫妻俩面临着所有创业者共同的难题:选择什么行业?他们干过快递、网约车、商场营业员,最终选择小吃摊这个门槛较低的赛道。“烤冷面设备简单,几百块就能起步,适合我们这样没本钱的普通人。”小刘回忆道。
  真正让他们在夜市站稳脚跟的,是后来转向的臭豆腐生意。“当时发现做臭豆腐的摊位少,客户复购率高,我们决定转向。”夫妻俩基于市场观察的调整,暗合了商业竞争中的“差异化生存”策略——在饱和的餐饮市场中,找到了竞争较小的细分领域。
  “最开始我们连短视频是什么都不知道,听别人说才知道我们的臭豆腐摊竟然挤进了松北区小吃榜前列。”顾客自发传播到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让他们的臭豆腐意外走红,小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臭老板”。这种“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模式,成了他们最好的免费广告。2019年,意识到网络影响力的夫妻二人开始主动运营账号,出摊时也会进行直播,完成了从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的转变。
  环境赋能
  地摊经济的升级之路
  “我们的小吃摊不在最热闹的核心区,但也接到了哈尔滨爆火带来的持续流量。”小刘谈起小吃摊的一路升级,屡屡提到两个环境——政策和旅游。“我们借着地摊经济东风,管理部门免除摊位费,还改造设施、打造灯光夜市。”政策支持不仅提升了经营环境,还推动了地摊经济的产业升级,他们的摊位从简易推车发展到标准餐车,夫妻俩雇了两名员工,小摊形成了微型企业雏形。
  哈尔滨旅游爆火,夫妻俩的臭豆腐摊成为了游客必吃的热门,每天都有顾客循着网络推荐专程来品尝,还有的游客下了飞机、拖着行李箱到臭豆腐摊位打卡。“每天下午4点出摊,九十点钟收摊,每天能卖上千份。”
  产品迭代
  一碗臭豆腐的变身
  每天更换新油、根据顾客反馈调整酱料、准备新鲜食材......这些经营上的细节坚持,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从最初的浇汁臭豆腐,到泡菜臭豆腐,再到创新的“烤冷面卷臭豆腐”,还能混搭辣条、油焖尖椒、蟹棒、蘑菇……他们摊位的产品始终在迭代。小傅负责研发,小刘把控质量,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他们摸索出了“小步快跑”的创新模式:根据顾客反馈快速调整,用最小成本进行市场调研。
  从负债起步到买了两处房子,小车换成大车,还把父母接到哈市生活,小刘和小傅的创业路没有惊天动地的起承转合,却蕴含着最朴素的商业智慧:在有限条件下寻找机会,用品质赢得口碑,借助环境实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