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彰(左)检查储存仓库存情况。 ■本报记者 李佳琪文/摄
“自从去年《哈尔滨日报》报道后,我们的加盟热线就没停过……经过严格筛选,陆续新增23家‘闪电仓’便利店。”1989年出生的孙彰,在创业的第三个年头迎来了业务爆发期。去年,他不仅建成了中心仓,大幅降低了加盟创业者的入行门槛,还将飞象便利店的版图扩展至周边城市,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2024年,孙彰为“闪电仓”业务制定了更宏大的发展蓝图:在持续增加门店数量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市场。“我们计划在长沙设立分公司,那里市场规模大、消费能力强,可以成为我们向南拓展的桥头堡。”谈及企业3年时间实现快速成长,孙彰认为,“哈尔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今后在这里我们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平均降低40万元创业门槛,“闪电仓”加盟电话不断
“线下不营业、不需要繁华街道的‘旺铺’,虽然减少了人员、房屋上的成本开支,但店内需要存储一定量的货品,保证配送及时。货款无疑是创业者入行的一大门槛。”孙彰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旗下便利店储备的商品种类在不断增多,开店成本也随之增加,“开店总成本接近一半是货款”。
“考虑到初创者资金有限,若减少备货又会影响收益,我们决定打造一个集中仓储中心来分担创业者的压力。”去年3月,孙彰在道里群力租赁了一座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智能仓储中心。该中心可存储超过1万种品类、20余万件商品,能满足50家便利店的供货需求。“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各门店的销售数据,精准掌握热销商品和库存情况,实现智能补货。市区范围内的飞象便利店都能享受‘一日一配’服务,大幅降低了单店库存压力。”这种集中仓储模式带来了多重效益:单店商品储备量减少后,腾出了更多空间来扩充商品种类;品类更加丰富后,消费者的选择也相应增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建立中心仓之前,单店最多陈列6000余种商品,现在品类数量提升至1.2万种。”孙彰介绍,中心仓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商品种类,更显著降低了创业门槛。“过去为确保供应稳定,每家店需要储备10件以上的单品库存,现在只需3到4件,通过智能补货系统就能及时补充。”这一优化使单店初始库存资金减少约40万元。创业门槛降低了,有更多人愿意开这样的“无人便利店”。数据显示,去年飞象“闪电仓”仅有9家门店(哈尔滨8家、沈阳1家),而今年已快速扩张至32家。近期加盟咨询持续火爆,业务版图已延伸至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门店中既有首次加盟的新伙伴,也不乏开设第二家分店的老客户。
单量、销售额、利润全增长,便利店走“差异化”
孙彰的“闪电仓”模式不仅创造了创业机会,更带动了青年就业。(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