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冰城体验冰雪魅力的同时,也在认同冰城文化并广泛传播”

一个哈尔滨导游的“微观冰雪季”

字数:3,424 2025年03月10日 深1度
  董欣(前左)与游客合影。本版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董欣。
  董欣在央视冰雪大世界直播间。
  ■本报记者 万佳
  100天,30个团,1000名游客。整个冰雪季,作为哈尔滨旅游从业者,哈尔滨导游董欣不是在带团,就是在带团的路上,连除夕都是跟游客一起过的。从去年11月末带团,到今年2月末送走最后一拨客人,用董欣自己的话说,“腿都忙飞了”。
  从24万粉丝暴涨到75万,只用了48小时。赶上冰雪经济和短视频赛道热潮,短视频创作者董欣如今全平台粉丝量超过280万。在游客眼中,董欣是“贼有趣的灵魂导游”“旅游圈里贼优秀的脱口秀导游”。在她的短视频留言中,一条高达3万赞的留言写道:如果全国的导游都这样,我不介意跟团,省事省钱。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2025年冰雪季,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9035.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3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16.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94.2%。而这组数字正好印证了哈尔滨导游董欣的“微观数据”。“从我个人角度看,今年接待的游客跟去年差不多,但是游客买买买的消费明显提升了,比如哈尔滨专属文创纪念品几乎是人手一份。”董欣说,不仅如此,如今的哈尔滨已经成为“国际滨”,来自全球各地游客的脚步踩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上。
  要说哈尔滨为啥这么火,董欣认为哈尔滨真正的魅力在人。“他们喜欢我们日常待人接物实实在在的态度,提供到位的情绪价值。”董欣说,实际上他们认可哈尔滨旅游的同时,也在认同冰城代表的东北文化,让冰雪文化传播得更广。
  “二刷”“三刷”游客多,到哈尔滨来一场“悠长假期”
  今年参团到哈尔滨的游客,每个人一下飞机就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冰城伴手礼。“大礼包里有蔓越莓干、冻梨汁、黏玉米、五营火腿,虽然这些东西加起来没多少钱,但是游客会觉得特别温暖,感觉像回到家一样。”董欣说。
  与上个冰雪季相比,来哈尔滨的游客“二刷”“三刷”的多了。“去年接团的时候,绝大多数游客还都是头一次来哈尔滨,看啥都新奇。而这个冰雪季来的游客对哈尔滨很了解,特意指定去那些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董欣说,“在接待的这些客人中,我经常看到似曾相识的面孔。一问才知道,原来之前曾参加过我的团。有一个游客特别有意思,她跟了我两趟‘哈亚雪’、一趟漠河,前后行程加起来有15天,剩下时间她就在哈尔滨玩。我问她为啥,她说我就觉得跟你在一起整个人都特别开心,她说我们来东北,也不是非得看风景,看冰灯,而是跟这里的人待在一起感觉特别松弛,而这种状态是最难能可贵的。跟着我的团,就相当于免费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老开心了。他们觉得跟我的团是翻多少小红书、做多少攻略都得不到的独特旅游体验。”
  有的客人跟完团还不过瘾,干脆在哈尔滨租房子住一个月。这样的客人一般都是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女性占多数,他们没啥事,乐意追赶潮流,身体还挺好,相当于到哈尔滨当候鸟。“他们觉得哈尔滨就像一个宝藏城市,越玩越有意思,一个旅行团短短的五六天,满足不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深度探索。”董欣说。
  从整体上看,游客在哈尔滨游玩时间延长了,至少4~6天。“这是因为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更加丰富,景区的IP越来越多了,像极地馆的‘淘学企鹅’、雪乡里的雪谷,还有新雪乡二浪河等。”董欣说,不仅冰雪景区越来越多,借着网络的传播,哈尔滨小饭店、服装批发店等也是人流爆满,甚至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小店都被网友挖掘出来了。
  上一个冰雪季游客暴增,住宿价格涨幅很大。而这个冰雪季,各类宾馆、民宿都涌现出来,价格上涨不大。有特色的民宿生意兴隆,这类民宿地理位置优越,价格相对便宜,而且特别适合打卡拍照。还有的游客啥酒店也不住,天天晚上住在洗浴中心,吃喝住都解决了。董欣说:“去年游客只知道住在道里的宾馆,其他区不去;今年来的游客遍布各个区,因为他们充分了解哈尔滨的城市布局,知道住在哪里其实都不远,交通也很方便。”
  上个冰雪季,董欣4人小团队拿下20万元左右的营收。这个冰雪季,团队20多人收入比去年将近翻了一倍。
  诚心换真心,带动冰城文化广泛传播
  “马迭尔冰棍买5块的,听见没?”“一家五口人的,买一根糖葫芦就够了。一根糖葫芦有7个山楂,5个人分足够了。”每次带团,董欣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几句“碎碎念”。也正是因为这几句话,让董欣在单个平台粉丝从24万一下涨到75万,仅用了48小时。
  “我给游客的行程规划就是不排队、有独一无二的玩法,少花钱办大事,让他们回去之后还一直念着哈尔滨的好。”董欣说,有的游客会有在行程中增加逛红专街早市、道里菜市场这样的要求,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线路,力争做到游客满意。我会跟大家说先在酒店把免费早餐吃了,再去逛早市,体验哈尔滨的烟火气,有特别喜欢的再买。我跟游客说咱浪费一个小时去排队买个油炸糕、喝个羊汤啥的不值得,看看就得了。我会推荐他们去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那里张包铺的包子、更新饭店的烧饼、老道外光头才是地道的哈尔滨美食。我觉得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游客才算没白来。
  “说实话,从事导游工作20多年,在哈尔滨赚的远远没有我在外地赚得多。”董欣说,“可这是我的家乡,我想让更多人爱上我的家乡,让他们一来再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把良心丢了。”
  “当你真心实意地对游客,游客也会跟你掏心窝子的。”董欣实实在在地对待游客,游客也在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喜爱。每个团游客走的时候都没少买,甚至多到带不下硬塞给董欣。“每次带团结束,游客临上飞机之前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都悄悄塞给我,甚至回家之后还给我寄他们老家的特产。”董欣说,“我家过年基本没买年货。游客邮寄来他们自己家做的酱牛肉、腊肉,吃的、用的、穿的,啥都有。”面对热情的游客,董欣还会买哈尔滨特色纪念品给他们邮寄回去。
  化身“文旅宣传官”,在多家媒体推介家乡
  董欣也记不清在这个冰雪季接受了全国多少家媒体采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二三四频道都上过,浙江、山西等旅游发达省份的媒体也借势蹭了一把冰雪流量。”董欣说,这些节目有介绍风土人情的、有人文关怀的,还有AI和冰雪经济的,总之,全国各大媒体以个体人物为关键节点,把哈尔滨冰雪季全方面多角度报道个遍。
  整个冰雪季,董欣几乎都呆在哈尔滨。“小年那天,我到北京卫视录了一档亲情类的节目,节目邀请嘉宾的妈妈一起参加,我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才跟我妈见了一次面。”董欣说,快过年那几天,央视新闻找到她,让她在除夕录个节目。但是因为已经提前安排好团期,董欣那天要在雪乡带客人,只好把采访推掉了。她记得那个导播说,你知道你放弃的是什么吗?“我说我就知道先答应的谁,我就得做到。我的游客不远千里奔赴我来了,有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还有港澳台的,他们很多都是在网上刷到我的视频慕名而来的,我不能撂挑子啊。”
  除夕那天,董欣和游客在雪乡二浪河跨年。“我组织游客自编自演,还同步直播,一直玩到凌晨。”董欣说,累是真累,有的时候真是挺不住了。但每次接到粉丝和游客的反馈,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如董欣在央视财经频道《最AI的旅行》节目中所说的:“我希望游客把我家乡的美好带回去。”
  路越走越宽,“拍视频+导游+助农”兼顾
  就在这几天,董欣又开始为新一轮的冰雪季提前做准备。“首先,我们要利用这个空档培训导游新生力量,尤其是会玩短视频的跨界人才,把资源优势扩大。”董欣说,她所有的视频作品都是为线下旅游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带客。现在她也在逐渐把经验传授给公司新人,让他们从跟团当助理干起。现在,她的团里有4~5个助理同时跟着,不断接受实践锻炼。
  接下来就是实地踩点。“因为旅游市场变化很快,每一年酒店餐饮景点都要一家一家去谈,保证旅游品质。而且还要保证我的团队来了之后有独特的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到超值。”董欣说。
  除此之外,董欣还尝试拓宽业务范围,与哈尔滨呼兰区合作,利用短视频优势帮助黑龙江优秀农产品营销。“我们会亲自走访各个乡镇,挖掘优质农产品。”董欣说,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源于短视频赛道认识的“嘟嘟姐”。“她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正是因为她的鼓励,才让我返乡创业。我们会经常探讨,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出一份力。今年,她调到哈尔滨,我们的联系就更紧密了。助农也是她牵头组织的,除了我,还有很多短视频创作者参与。”
  短视频达人联手合作,如今已经成为自媒体创业者当下热门的合作方式。比如,同一赛道的创作者会分享经验,不同赛道的创业者分享各自不同的资源。此外,短视频官方每年会召集创作者开会,交流心得体会。
  尽管已经做得不错,但董欣觉得还离文旅赛道头部有很大距离。“南方那些文旅大IP以知识属性为主、靠精讲取胜,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董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