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 意味着什么?

字数:981 2025年03月09日 阔步春风里 共赴新征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这一部署引发关注。
  何为零基预算?简单来说,可理解为从“零”开始编制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而是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
  从国内外实践看,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这一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不是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能发挥何种效用?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看来,零基预算的目的是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结构固化僵化格局,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民生。
  “打破传统‘基数+增长’模式,有利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吕林邦说。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围绕零基预算改革,中央和地方已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从2022年起,安徽以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为抓手,坚持向财政资金要效益、向政府治理要效能,创新编制了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将预算资金从分配安排的起点就聚焦发展大事、民生要事。
  “零基预算改革不是为了省钱,而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花出更大效益。”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说。
  在甘肃,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方案已于2024年出台。“通过改革,全面清理规范支出政策,将项目支出细化为5种类型,明确每一类资金测算依据和安排方式,推动项目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吕林邦说,同时推进跨部门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
  中央层面,财政部等16个中央部门在2024年率先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加强项目梳理、评审、优化,推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零基预算改革将进一步在中央和地方推进。
  在内蒙古,实施零基预算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已经印发,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全覆盖。“我们将通过改革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刘志伟说。
  “零基预算改革,是预算编制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需要‘刀刃向内’,也需要‘啃硬骨头’。当改革顺利推进,将大大提升财政资金效率,进一步强化资源统筹、提升保障能力,成果将惠及国计民生。”杨志勇说。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