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明
“从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系列富民惠农强农政策举措,为农业农村农民送上了丰厚‘大礼包’。”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同时作为一名来自乡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对乡村全面振兴充满了信心与干劲。结合返乡创业体验、观察和思考,以家乡发展变化为案例,陈雨佳提出建议,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更多乡村享受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红利”。
上官地村依托独有的火山熔岩台地资源,打造长在“石板田”上优质稻米产业链和生态乡村旅游打卡地,把“小农户”绑定到三产融合的大链条上,共同分享乡村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持续推进“五个振兴”走深走实。“以上官地村的发展变化为案例,我们村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陈雨佳介绍,很多乡村特色农业相对发达,先富起来的乡村都有自己的“立村”特色产业。
陈雨佳表示,虽然部分乡村具有先发优势,但因存在特色产业链条短、资源要素整合弱、特色品牌影响小等问题,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和瓶颈制约。陈雨佳建议,针对黑龙江省这样的粮食生产大省,国家出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有针对性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城乡资源要素相互流动、农村新型业态发展等,既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推动龙江农民与全国农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以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战略抓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陈雨佳建议国家在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一村一品”等基础上,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创意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帮助农民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形象和知名度。
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乡村特色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设施建设、技术产品创新、数字化改造、农村商贸物流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政策扶持,鼓励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下基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更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