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谢延翠:

服务向北开放战略 打造龙江低空经济示范区

字数:951 2025年03月08日 阔步春风里 共赴新征程

  
  本报记者 尹明
  “在向北开放的背景下,低空经济展现出独特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中铝东轻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谢延翠结合黑龙江的产业优势,将今年带上两会的建议重点放在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经过前期走访调研,谢延翠建议,通过在黑龙江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我省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基础和经验支持,为其他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近一年来,谢延翠聚焦龙江低空经济相关内容,经常穿梭于企业、科研院所,捕捉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与需求。“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作为一名专注高端材料研发30年的科技工作者,谢延翠深切体会到研发领域的重重困难。
  谢延翠的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调研材料:目前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的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2024年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经济的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中大型无人机、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关键技术装备有望在2025年实现突破性进展,这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相关数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与潜力……
  为确保黑龙江低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谢延翠建议,一方面优化空域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加速空域管理改革,提供充足的低空空域服务。同时,推动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加大低空制造、服务和运营保障产业园的建设力度,将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等攻关成果转化应用于低空产业装备领域。
  谢延翠建议,应加大低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包括给予传统通航运营、新型航空器运营等方面的补贴;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监管框架,确保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升低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绿色飞行技术,例如轻型电动飞机和太阳能无人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为低空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的特点,需要从供应端的低空制造、数字化服务和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到需求端的物流、交通等领域全面协调发展。”谢延翠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调研,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务实举措,推动黑龙江低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