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装扮主题车厢。 ■本报记者 刘希阳文/摄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载体,公交车日复一日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看似重复的车辙背后,未来的运营中将展现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主题车厢越来越多,给乘客带来更愉悦的乘车体验;双语甚至三语导向图,传递着哈尔滨国际化大都市的气质;失物招领处进一步优化点位布局,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在圆满完成冰雪季运营、经过亚冬会“大考”后,哈尔滨交通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总结运营服务经验,在日常运营中“解锁”新服务,为乘客带来更佳的出行体验。
装扮主题车厢
打造愉悦出行氛围
作为城市流动的名片,公交车不仅是市民出行的工具,更承载着展示城市形象、传递城市温度的使命。如何让乘客走进车厢后收获别样的愉悦心情,感受哈尔滨的地域特色和氛围?
31路车队在2025年元旦来临前,在每台运营车辆的车窗贴上火红的窗花,车厢内用色彩鲜艳的装饰物点缀。线路所属第三运营分公司运营副经理表示:“行驶在大街小巷,车厢内温暖整洁。在挂穗的装扮下,车厢就像一个温馨小屋,游客拍照打卡也能收获不一样的出行体验。”这个冰雪季,哈市许多公交线路都在“花式整活儿”:春节时,车厢内贴福字、对联,寓意日子红红火火;亚冬会临近时,车厢内融入更多冰雪运动元素,并详细介绍亚冬会冰雪比赛项目。
未来,主题车厢将继续延续。首个“非遗”春节过后,途经索菲亚景区的113路公交车打造了“非遗”主题车厢,让龙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车厢;在老年乘客较多的公交13路、136路两条“敬老专线”增加更多贴近老年人的宣传内容,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在途经东西大直街的横向干线线路44路上打造“清凉车厢”,不仅常备避暑药品、用品,还通过车厢布置在夏日为乘客带来清凉感,并将哈市部分标志性景区“贴”进车厢。
设置三语导站牌
展现冰城“国际范儿”
为迎接哈尔滨亚冬会,冰城公交行业掀起了一波学习英语的热潮。从2024年冬季开始,各车队调度室总能听到驾驶员们学习英语的声音。“经过学习,驾驶员们虽不能实现与外国游客流利对话,但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问候语。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体现哈尔滨的洋气与热情。”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底获批的《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哈尔滨将基本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通过亚冬会服务保障的积累,作为城市形象窗口的公交行业,也将为哈尔滨的‘国际范儿’添彩。”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公交公司计划不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英语培训,并已在第一运营分公司率先完成中英双语导站牌的更换。
每年夏季的“哈洽会”前后,哈尔滨总会迎来更多俄罗斯宾客。为提供出行便利,助力哈尔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公交第三运营分公司在途经会展中心的40路公交车上,将导站牌更换为同时显示中文、俄文、英文的三语导站牌。此外,博览会期间,40路公交车的车厢也会进行特殊布置,通过主题车厢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公布车队长电话
设置失物招领处
在冰雪季和亚冬会期间,公交车不仅承载着通勤市民,也迎接着八方来客。车厢里乘客增多,难免有人遗失物品。年初以来,公交公司5个分公司已将数百件遗失物品送还给乘客。“各车队驾驶员在到达终点后仔细检查车厢,发现遗失物品第一时间上交车队。”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9日下午,两名来自广州的大学生匆匆赶到14路车队调度室求助。她们在乘车时不慎遗失手机,手机里存有大量珍贵的旅行照片和重要资料。驾驶员在运营结束后发现手机,但因无法解锁,只能等待失主联系。“车队保管好手机,等待失主认领。”该负责人说。最终,手机完好地归还到学生手中。
未来,第三运营分公司将优化失物招领流程,在哈东站(6路、33路、332路共同终点站)和禧龙陶瓷大市场(19路、77路、113路、136路共同终点站)设置两处失物招领处,集中保存并上报失物,方便乘客寻找。
“公交公司车辆均已公布车队长电话。乘客遗失物品后,可通过车队长电话与车队联系,车队将尽力帮助找回物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