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四)

字数:2,567 2025年02月20日 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杜菲菲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

●完善高标准农田谋划、设计、建设、管理、验收、管护等机制,新建改造提升300万亩以上。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以上。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肉蛋奶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

发展县域经济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支持县域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康养度假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玉米、大豆、水稻、乳制品、肉类等产业链,培育壮大“哈优品”农产品公共品牌,把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支柱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提升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省级精品村、示范村,让乡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融资、新设法人单位等监督管理,推动出资企业聚焦主责主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一视同仁,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性障碍和准入准出准营壁垒,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和新型生产要素供给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项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数据共享和政务网运行水平,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方便企业和百姓办事。

●压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清理拖欠企业货物、工程、服务账款,维护经济秩序,畅通经济循环。

●坚持服务跟着发展需求走,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企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帮助企业解决产权、用地、融资、供应链等实际困难。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不搞趋利性执法、免责性执法、选择性执法,避免不当执法,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围绕“完善功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抓开放合作,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

●推动自贸区提质增效,发挥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发展对俄公路货运集散、跨境电商、保税贸易;综保区推动汽车等机电产品、高端农副产品扩大进出口规模,不断丰富保税业态;临空经济区着力引进民航服务、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业企业。

●打造对俄金融结算中心,发挥物流、人才、法律等优势,完善对俄综合服务功能。

●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和投资合作。

●发挥“后亚冬”效应,促进冰雪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

●办好第34届哈洽会。

●高标准推进深哈产业园建设和运营,形成深哈合作务实成果。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强规划落地实施

●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推进城中村、城市更新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规划修编,实行多规合一、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管控。

●抓好规划组织实施,完善按规划办事的体制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保障城市功能实现。

●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长效机制,加大力度解决违法建设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城市未来发展留好空间。

统筹土地利用管理

●坚持把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土地生产要素属性,突出以需定供,优化供地结构,推动规划、土地政策服务项目落地,工业、服务业项目实行“先定项目后供土地”,确保土地与产业精准匹配。

●合理调控房地产用地供给,建设满足群众需求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开发持有、量身定制产业空间,盘活自有用地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引导和资源管控能力。

●加强土地开发权、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监管,综合采取收储、回购、升级等方式促进产业用地有机更新、存量用地有效盘活。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机场线、过江隧道和亚布力机场建设,完善交通骨干网络。

●用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政策,推进粮食应急仓储及物流枢纽、综保区铁路专用线入区及配套、临空经济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3000套,完成2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体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50公里,抓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系统治理城市环境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行人优先,采取工程、管理等措施持续畅通微循环,推进道路渠化、“断头路”打通和公交港湾建设,开展“僵尸车”清理专项行动,加大重点景区、商业街区及学校、医院周边路段专项治理力度,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合理调配地铁发车间隔,提高公交分担率。

●挖潜地上、地下空间停车资源,新增、复线道路停车泊位1万个,有序向社会开放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所,缓解停车难问题。

●常态化、精细化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巩固松花江岸线整治成果,打造水清河畅滨水空间。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绿色转型。

●综合防治大气污染,加强燃煤锅炉整治、秸秆综合利用,改善空气质量。

●推动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倭肯河、拉林河等不稳定流域污染治理,确保水质持续达标。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侵蚀沟、农田防护林协同建设和治理。

●落实省级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实施计划,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