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爱上这里只需一个瞬间

奔着“文化味”,他们“二刷”哈尔滨

字数:2,452 2025年02月07日 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
  打卡老街。
  ■本报记者 李玥 王冠文/摄
  凌晨挤满游客的机场大厅、排队排出“阵型”的冰雪大世界、每个红绿灯下一小簇拉着行李箱的“浅色羽绒服”……春节假期,哈尔滨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创历史新高。这个旅游旺季似乎并不只有景区景点的摩肩接踵,游客已经“渗透”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二刷”“三刷”哈尔滨的“老游客”——来过一次之后,他们对哈尔滨独特的文化韵味念念不忘,于是再次来到这里,弥补上次游玩的缺憾。他们不再拘泥于景点,而是深度体验哈尔滨的日常、冬日的浪漫以及点点滴滴的“不一样”。
  从“看”和“逛”到“参与”“体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爱上哈尔滨只需要一个瞬间。
  前几天,广东女孩李昱樸坐了近5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哈尔滨。这是她第二次来这座城市,理由很简单——没玩够。这座宝藏城市“可挖”之处太多,处处都有惊喜。
  “2023年的寒假,为了放松心情,爸妈特意带我飞到哈尔滨看冰雪。”谈起当年的经历,李昱樸眼睛里亮晶晶地闪着光,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等景点都逛了,锅包肉、地三鲜等东北菜也尝了,可让她情有独钟的是哈尔滨的相声。当时她和父母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玩,无意中看到了星熠社的相声演出宣传,她便买票进去听了一场,没承想这次经历直接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成了哈尔滨的“相声迷”。今年元旦,她决定“二刷”哈尔滨,就为了再来听一场相声。旅途奔波两天后,刚下火车的李昱樸顾不上旅途疲惫,直接叫车赶往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听相声。
  内蒙古游客胡悦虽然去年来过哈尔滨,但今年的行程不同,体验也不一样。第一次来哈尔滨走的是“常规路线”,大部分时间是在“看”“逛”;第二次来到哈尔滨,就重在“参与”“体验”——坐了大滑梯、第一次尝试了冰刀鞋、骑了雪地自行车,直接把体验感拉满。
  在深圳女孩小张眼里,哈尔滨压根不是“网红”,而是“常红”。2022年8月,她来过哈尔滨,虽然是伏天,却可以不开空调睡觉,波光粼粼的松花江上凉风习习。“其他季节也这么美,银装素裹下的冰城是不是更有一番韵味?”于是,2024年末,冰雪大世界刚刚试营业,她就第二次来到哈尔滨,冰雕、雪雕让她朋友圈一天“三更”“四更”;哈尔滨街路、商场门前随处可见冰雪小品景观;城市公园内,不少父母拖着雪圈带着娃,任由孩子红着小脸从雪坡高处一遍遍滑下;还有冬泳爱好者的热情展示……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散发着独特魅力。
  人文荟萃的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二刷”哈尔滨攻略已经成了热门搜索。外地游客再来哈尔滨的目的,不仅仅是赏冰乐雪,更多的是被这里的独特城市文化所吸引。寻访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建筑、到高校展馆来一趟研学之旅、深入居民区体验本地人的冬季日常……有网友这样评论:“哈尔滨红了一年四季、又红到第二年,就是因为不依靠单一元素‘出圈’,在这里总能找到在别处你体验不到的韵味。”
  没来时心向往之,来了就舍不得走,。
  旅拍爱好者“雨儿花拉拉”一年后再次北上来哈,就是为了拍建筑、感受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第一次是奔着标志性打卡景点来的。第二次来之前,我特意在网上作了攻略,提前做好了功课。”她告诉记者,酷爱建筑的她用镜头记录了冬日里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黄房子,收获了一幅幅经典建筑与皑皑白雪共同组成的俄式风情“油画”。
  来自福建的杨先生一家三口,特意在网上预订了江畔餐厅,就是想在正宗的俄式建筑里品尝原汁原味的俄式西餐、感受异域文化。江畔餐厅经理孟庆龙介绍,相较于上一个冰雪季,这个冬天来的外地游客明显增多,而且不少人都是“回头客”,看着特别眼熟。几天前,一位南方女孩到店用餐,一人点了两份犹太肉,一个劲说“就想这一口”。“现在到饭口肯定是要排队拿号,大部分都是南方‘回头客’。”老俄侨俄式私房菜店长李晓梅告诉记者,前不久,刘亦菲来打卡后,餐厅生意更是“起飞”了,现在被网友称为“味蕾上的俄罗斯旧时光”。
  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哈工大校园、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文庙、萧红故居……春节假期里,成都小伙小马“二刷”哈尔滨的路线都是自己精心研究过的,“哈尔滨的文化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是东西方文化的奇妙碰撞。在这座城市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他说,绽放百年风华的哈尔滨文化底蕴深厚,总能让人与无数美好“不期而遇”,离开了还想再回来。
  “在哈尔滨,我们感觉不是过客,而是回家”
  当广西女孩谢莎莎接到电话听说记者是哈尔滨媒体的,激动地连说了几个“好”。她说这是“家乡人”打来的电话,听着口音就亲切。说起哈尔滨就停不下,谢莎莎说了美食、谈了美景,但让她说得最多的是哈尔滨的热心人——从机场打车到酒店,司机大哥看她是个瘦小的女孩,直接帮忙拎着行李送到酒店前台;想吃啥不用上网看评语,只要在街上随机问几位本地“大哥大姐”,保准让你吃到地道又实惠的本地菜。
  中央大街过街地下通道铺上防滑地毯,羽绒服可以租赁,铁锅炖吃不完能打包、第二天还给免费加热……把游客放在心尖上的哈尔滨,真的让每个外地人来了都舍不得走。
  江苏女孩小陈与闺蜜提前两个月在网上订了哈尔滨道里区的一家民宿,房东大姐超级爽快,不仅没用交订金,还给她们准备了热贴、姜汁红糖水、手套等暖心物品。到哈第一天,她们去老道外游玩,看见排队的“北三光头”,想吃又感觉队伍太长。正在犹豫之际,一位大叔拎着袋子就递到她们面前:“姑娘,你们尝尝吧,热乎的特别好吃。”冒着热气的“光头”吃进嘴里,面粉的醇香瞬间散开,暖到心里的还有纯朴热情的哈尔滨人的待客之道。小陈说,她来哈尔滨感觉不是客人,而是回家。
  哈尔滨天冷人很热情。很多“二刷”哈尔滨的外地游客要体验“东北生活”的深度游玩法,逛早市、去搓澡、买冻货……在深度体验中,他们结识了一大批热情善良的哈尔滨人,没有套路,全是感情。一座城市市民的品格,是这座城市独具特质的文化内核,是城市灵魂。一位网友在“二刷”攻略中这样写道:“哈尔滨这座城市让人走了还想再来的原因,就在于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的城市精神。厚积薄发、用真心换真心,才能把流量变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