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刘秀鸿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一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视察黑龙江期间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对黑龙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承担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寄予厚望。深入贯彻落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开放龙江,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现代化强省。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黑龙江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俄开放的最前沿,在服务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好建强向北开放新高地,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对接国内国际市场,深化各领域对内对外合作,巩固我国对俄经贸合作“排头兵”地位,有利于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东北地区开放水平,推动我国向北开放取得新突破。
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历史上,黑龙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的省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黑龙江工业门类齐全,能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拥有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企业,制造业规模大且持续攀高向新。建好建强向北开放新高地,为企业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产业聚集更加优势的资源要素,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有利于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振东北产业雄风,在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粮食、能源、矿石等供给安全稳定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黑龙江要“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建好建强向北开放新高地,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依托,压茬拓展油气、粮食、矿石等重点领域经贸合作,有利于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供给以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更加成熟、稳定、坚韧的中俄关系乃至东北亚伙伴关系网络。
进一步强化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切实扛牢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使命责任
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对俄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俄远东地区对接,持续深化地方间合作,不仅是加快构筑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核心要义,也是以开放促进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黑龙江与俄罗斯在地方政府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全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值21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2024年全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值23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
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进一步发挥黑龙江独特区位优势,全面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推进实施“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拓宽对俄经贸合作领域,稳步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扩大特色农产品、机电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等属地产品出口,加快推动对俄边境贸易商品、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对俄服务贸易,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提升跨境产业合作水平,坚持进口抓落地加工、出口抓提档升级,打造能源、粮食、矿产品等特色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跨境产业合作基地和产业园区体系,拓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农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岛、便利惠利贸易岛。
以优化开放布局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作为全国重要沿边开放省份,黑龙江不仅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拓展深化我国与蒙古国、日本、韩国乃至欧洲经贸合作也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黑龙江与世界五大洲36个国家建立95对国际友城关系,与中东欧国家在“17+1”框架内合作持续深化。目前,黑龙江已基本建立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沿边口岸城市为前沿,多点向外、协同发力的开放格局。2024年,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达到3122.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8%。
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新时代沿边开发开放行动为引领,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拓展与日韩蒙等国经济合作,全面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搭建韩国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平台,深化与日韩在农业、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巩固和拓展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能源矿产开发、石油勘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牧业等领域大项目合作。加强与同纬度国家经贸、投资合作,发挥友好城市作用,拓展民间对外交往,加强同欧美等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品开发、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合作,着力扩大与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冰雪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深化运用“龙江商企通”“龙江云展会”服务平台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网络。
不断完善面向东北亚开放的交通物流网络
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网络,是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黑龙江坚持把畅通对外贸易通道作为扩大开放先导性工程,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桥通车运营,巩固发展现有对俄货运航线,组织开通新航线,在边境口岸市县设立东宁、黑河、绥芬河等15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国家一类口岸扩大至27个,其中对俄边境口岸19个。
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持续提升开放平台通道功能。更好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坚持口岸与腹地协同联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联通,加强智慧口岸建设。畅通对俄欧陆路通道,加快建设重要陆路通道、河海航道、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支持中欧班列(哈尔滨)、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枢纽,推进口岸资源优化配置、差异化布局,完善口岸集疏运体系,构筑立足东北亚、联通俄罗斯、拓展东南亚、辐射欧美非的立体化国际化交通物流网络。
积极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作为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5年多来,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项目主体加速落地,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5的实际使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累计生成超300项制度创新成果,正成为黑龙江对外开放制度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要素流动、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设以对俄罗斯及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高地。持续高质量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推进哈尔滨新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晋位升级,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着力打造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工作机制。
以改革创新全面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黑龙江紧紧围绕改革这个鲜明主题,牢牢把握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体制、新制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在开放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
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上下功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新兴领域改革,为企业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产业聚集更加优势的资源要素,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主动对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产业,强化对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工业与技术、航空航天、极地技术与装备研发、数字交通等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