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学员参加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李玥
这个冬季,“妈妈岗”悄然兴起,不是设立了专区就是开辟了专场,让临近年终岁尾的招聘会现场更加热闹。忙于照顾孩子、照顾家庭的妈妈们冲上阵来,面对海报上的各类“妈妈岗”,她们认真记录、详细了解,寻找着适合自己专业、家庭实际情况的工作岗位。在很多用工单位看来“妈妈们有特殊优势”,“妈妈岗”的探索挖掘,不是简单地“打零工”,反而是一种多赢格局。
日前,我市借鉴外省市“妈妈岗”创新做法,由人社、妇联、工会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上线即火爆,让更多妈妈们实现了“挣钱带娃两不误”的心愿。
市场潜力巨大催热培训班
呼兰区灵活就业实训基地负责人滕淑英最近很忙,原因是来了大订单。哈尔滨进入冰雪季,各大景区预订的有“哈尔滨味儿”的小玩偶订单瞬间爆增,最近的是冰雪大世界一口气就预订了1万个“大雪人”毛绒小玩偶。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手工编织培训班自然也格外火爆。
“目前开办了五期‘妈妈岗’手工编织培训班,大概有150多名女性参加培训后,已经进入车间开始工作了。”滕淑英说,一个编织玩偶成品的酬金在5~18元之间,培训上岗后的宝妈一天工作时间在6小时左右,不算周六周日,月收入保守估计在3000元左右,如果技艺娴熟的宝妈能编织假发,那收入基本在五六千元左右。最主要的是时间灵活、不受空间限制,宝妈们一般早上送完孩子就来上班,下午4时多下班接孩子回家做饭,可以把工具带回家,边照顾孩子边做点手工。
市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李世和告诉记者,“妈妈岗”是落实国家积极生育政策,满足妇女就业、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由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开发设置,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在最近一个月的各区、县(市)招聘会现场,都设置了“妈妈岗”服务专区,为她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灵活就业岗位和就业场景。各区、县(市)目前已经有几百家企业参加,提供3000余个岗位。
在滕淑英看来,这些走出家门从零学起的妈妈们都不容易,孩子生病、老人住院……常要放弃工作,应对家中各类突发状况。尽管困难不少,可妈妈们想再次走进职场的热情依旧高涨,所以她们格外珍惜工作机会,流失率很低。在工作时几乎从不闲着,总会额外多做点打扫卫生、装货分线等“顺手活儿”,还有些妈妈认真地记笔记、学习其他人的优秀成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重返”带回的不仅是收入
29岁的吴庆是在8年后重返工作岗位。在反复确认没有打卡要求、拥有“请假自由”、没有周六周日加班后,她决定来上班。生孩子前她做过收银员,不怕吃苦、脑子转得快是同事们给她的评价。“尽管爱人不赞同我出来工作,但我想给女儿做个榜样。”说到这儿时,吴庆眉眼间有了些许期待,她想让女儿知道,女人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
“没有一个母亲是全天候的。”负责培训的龙达老师告诉记者,培训了100多位妈妈,从20多岁到40多岁的都有,家里指着这份工资来买米下锅的几乎没有。但她们还是坚定地报名出来工作,能挺直腰杆和“手心向上的日子”告别。工作的日子里,中午从刚开始的“只吃两顿饭”到现在的“点外卖”,从刚开始的聊天内容是孩子到如今的“附近新开的奶茶店”,她们从过去一个人在家躺沙发刷剧打发时间,到如今早上要洗个头出门上班,每个人的精神头都在发生着变化,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
宋美荣的女儿读高一,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正在复习功课的女儿突然搂住正在编织的妈妈,说了句“妈妈,你可真棒,手真巧!”自己有了收入,家中的餐桌时常会有“加餐”,看见老公发了朋友圈“显摆”,那份自豪真的不是钱能衡量的。
在培训班、车间里,一些宝妈成了闺蜜、死党,她们会在某一天中午约饭、约逛街,分享漂亮衣服的链接,也会在家里遇到难事时互相搭把手,把彼此的心愿互相交流。在同事兼闺蜜的帮助下,离异独自带孩子的林蕾也办了医保,约上闺蜜明年春天一起学车,等孩子们考完试就去自驾游,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凭自己本事想去哪儿就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