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大赛决赛走秀现场。本报记者 赵亮 韩伟摄 ■本报记者 陈悦
初冬时节,一场大赛催热一座城。
“冰雪同梦 华彩霓裳”,12月1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西城红场举行。在这座充满创意的由“老厂房”改造的时尚商场里,高挑的模特在复古“红砖墙”前穿梭换装,台前幕后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新锐、时尚、冰雪、亚冬会……最热的话题汇集于此,碰撞出巨大的能量。随着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临近,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外嘉宾。以丰富冰雪资源吸引全球目光的哈尔滨,创意设计同样大放异彩,彰显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哈尔滨亚冬会服装设计大赛的举办,成为展示城市冰雪文化和创意设计产业的重要平台。
打造冰雪与创意碰撞的时尚盛宴
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近700名设计师参与,包括80多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师生,以及15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设计师。经过严格筛选,最终50组设计作品成功晋级决赛。
“我带来系列作品《雪韵·与光同行》。这个‘光’是科技之光、文化之光、绿色环保之光,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希望之光。”在此次大赛中,哈尔滨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鲁晓隆的作品《雪韵·与光同行》荣获三等奖。该作品整体色调借鉴了哈尔滨大剧院的金属灰色,用亚冬会四大主题色冰晶蓝、丰登黄、兴安绿、丁香紫作点缀,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哈尔滨籍设计师闵立波设计了9件可抵御严寒的羽绒服作品。作品灵感来自亚冬会滑雪项目,“衣服正面使用了亚冬会会徽图案和冰雪元素,展现了哈尔滨不一样的魅力。”
此次大赛的主题紧扣“冰雪”和“哈尔滨”,涌现出很多既具艺术性又具实用性的时尚作品,不仅展示了设计师的独特创意,也体现了亚冬会的精神与哈尔滨独特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创新科技”赢得喝彩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鲁晓隆带领学生设计的作品,极具地方特色,赫哲族文化元素和科技的结合成为其中亮点。设计师将赫哲族的鱼皮表面用天然云母粉混合丙烯酸酯,使鱼皮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观者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很有“科幻新意”。同时,在部分作品中应用了碳纤维发热系统,提升了服饰保暖性。作品不仅展现了地域民族文化,也呼应了亚冬会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服装设计师丁洁的作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该作品融合了松花江的冰裂纹和哈尔滨市花丁香花的紫色,红色袖子借鉴了方正剪纸的图腾。设计采用防水、防风的高科技面料,既注重了冰雪运动服装的功能性,又通过面料颜色的拼接对比,呈现出一种在冰雪世界中的温暖感,深受评委和观众的喜爱。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研二学生康洪硕荣获新锐力量奖。由他设计并亲手制作的3套时装,(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