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阿姨们买毛线时,顺便加入“线下技能学习群”:交流编织经验、唠唠家长里短……有人编织着岁月静好,有人织出了创业理想——
银发族兴趣消费 撑起毛线市场新人气
文章字数:2721
  毛线市场摊位上毛织品种类繁多。
  交流针织技艺。
  实习生 杜佳鑫 本报记者 李木双
  手工编织毛线织品,是很多人的童年与青年回忆,但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消费需求变化,手工编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这个冬天,哈尔滨毛线市场人气又回来了——一群以退休女性为主的消费者,开始频繁光顾这里。
  进入市场买完毛线,她们迅速将这里变成了打卡地。几乎每一个毛线售卖摊点,都有银发族自发组织的“毛线编织学习班”:毛线入手,一群“师姐”会热情邀新人“线下入群”,就地交流编织经验,互相搭手助力开织,进而边织边唠家常……很多人买完一次毛线后,再也没法离开这里——一待就是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比上班还勤。
  为兴趣买单的她们,让近年来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毛线市场又重新热闹起来。在与老姐妹们交流过程中,有阿姨一下子“打开了格局”,盘算着走上银发直播带货创业赛道,“闲着也是闲着,自己有兴趣,还能在网上卖毛线、针织品,得到认可还挺开心的,反正也不需要多少成本。”
  退休银发族重拾“手艺”
  毛线市场迎来“回头客”
  入冬后,位于南岗区工人文化宫附近的中山毛线批发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刚一走出电梯,就能听到手动绕线机的“咕噜”声音。
  不少摊位前都聚集着一群中老年女性,大家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天。她们并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而是消费者。
  与在其他商场买完商品就离开不同,在毛线市场买完线的消费者很多会选择在购物点继续停留。顾客中,九成以上是退休女性。有人在买一次毛线后,会连续几天甚至几个月到这里,和其他顾客边学边织边交流,直到将毛线织成成品也依旧没有流露出不再来的意思。
  众多毛线销售摊位中,数项老板摊位人气最旺。她在中山毛线批发市场经营30多年,每年入秋后会迎来很多回头客。每天她都要一边帮顾客选线、配色、缠线团,一边抽出空来教顾客怎么起针、编织花样。想要跟她聊几句,有时需要等上一个小时。“现在客流量会比平时多20%~40%。有些人为了能赶在降温前织好毛衣,9月份就会过来买线。”项老板说。
  上世纪末,中山毛线市场最火爆时,占据了整栋楼的5层。“八九十年代,流行给家人织毛衣、帽子、围巾、裤子。当年生意火的时候,整个楼里人挤人的,很多都是买了毛线就走,回家自己研究怎么织。”项老板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不再手工织毛衣,毛线市场逐渐萎缩,如今只剩5楼一层。近年来,当年热衷织毛衣的那群人陆续退休,毛线市场慢慢又热闹起来。
  “手工织的毛衣比机器织的软,尺寸更合适。”在现场织毛衣的64岁傅阿姨告诉记者,她孙女穿的毛衣都是她织的,还是现在的流行款。“外面买的也不便宜,我看着款式也能给孩子织出差不多的,不仅合身,选的线质量也更好。”
  自组“兴趣班” 话匣子从编织技巧到家长里短
  近年来,妈妈手工“复刻编织”出上万元大牌同款毛衣送给孩子的新闻频出。像傅阿姨这样给孩子编织帽子、围巾、毛衣、裤子的退休阿姨也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发现,在中山毛线市场里织毛衣的阿姨们,已在这里自组“兴趣班”——互相学习、交流毛衣编织手法,同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唠家常。
  在这里,聚在不同摊位上编织的阿姨们有着“知识产权保护”共识。每个摊位的店主都有擅长的编织花样,她们只要看一眼图片,就能知道毛衣编织的手法和大概需要毛线的重量。而消费者为“知识产权”付费的形式,就是在摊主这里买毛线。只要买线,就相当于交学费,不仅能获得摊主的指导,也同时拥有了一群“师姐”。摊主忙不过来时,“师姐”们不仅会主动帮忙传授编织技巧,还会帮摊主缠线团、售卖产品。事实上,在这里买线的花费也不高,根据毛线材质不同,织一顶帽子的线大概需要20~40元,织一件毛衣的线需要70~140元。大多数时候,大家更像是为兴趣和心情买单。
  记者在项老板的摊位上选了一款帽子的样式。配好颜色、缠好线团,项老板帮着完成起针后,将记者安排给一边织毛衣的阿姨们,“张姐,你刚织过这种帽子,你教教她。”很快,记者被一群阿姨围住。“手上别绕那么多线,这样织起来绕线距离长,会很累”“这一针不能织,带过去,织下面一针”“你这个织错了,我帮你”……在阿姨们热情帮助下,记者没织上两针,帽子已经显出雏形。
  话匣子打开的阿姨们,一边织着手里的活,一边开启了聊天模式。话题内容从来不固定,从自家侄子、侄媳妇最近又升职加薪,到怎么做菜让挑食的孙子多吃几口,再到谁家的孙女都快30岁了还不找对象……活脱脱能拍出一部“人世间”纪实剧。
  记者问:“织这么多毛衣穿得过来吗?”张阿姨说:“我一年得织十来件毛衣、帽子、围巾啥的,家里人穿不过来,就拿去送人。刚给我外甥女家的孩子织了个坎肩。其实,也不是为了织毛衣,就是想有点事做,平时家里就我一个人,这里这么多人聊天,也热闹。”旁边的宋阿姨则说,老年人大学的名额太少,离家又远,在毛线市场里也一样有人一起“玩”,时间还随意。
  到了下午3时左右,阿姨们开始互相提醒去接孙辈放学,或是要回家做饭。她们收拾东西离开的样子,像极了学生放学。“有事儿干,可比闲待着强多了。”张阿姨说。
  手工价看涨 银发族“格局打开”要网络直播创业
  近年来,手工制品价格看涨,毛线编织也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热点。数据显示,从2020年起,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倾向于从网上购买团绒及织物,带动了毛线行业的消费升级。目前毛线零售用途主要以个人手编毛线(服饰)为主,占整个毛线市场58%;近些年来流行的毛线文化创意产品,如毛线花、装饰品、毛线包、节日装扮、教育手工等增速较快,占比31%,其未来市场空间比较大,将会成为毛线消费的新增长点。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以毛线编织线上直播、录播教程带动毛线销售,正成为中老年创业的热门。不少超百人的毛线销售直播间里,主播年纪都超过45岁,个别的主播年龄接近60岁。
  项老板每天还是忙碌着店里的生意,接待老顾客。“网上带货销售?我不懂,也没时间做网络主播。我手工编织的帽子、围巾、坎肩什么的,就在店里卖。”记者在店里发现,项老板店里款式较复杂的帽子售价在200元左右,普通款式的则在几十元。对比网上机器编织的款式,手工编织的价格要高出50%左右。
  与做惯了线下生意的项老板不同,“学习班”姐妹中已有人考虑进入电商直播赛道。53岁的赵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儿子在外地工作,目前单身,没有孩子需要她带。自己退休后一直想再做点什么,最近她看好了网络直播卖毛线的活儿。
  “我儿子特别支持我,前两天给我买了一套直播设备。我想先来这里多交流,把以前织毛活的手艺捡起来,然后找找好的货源,回去试着直播卖毛线。”赵阿姨特意去做了市场调查,她发现,不少年轻人都喜欢与别人不一样的定制款,也愿意为手工制作支付更高的费用。赵阿姨曾经看到过一个北京网店店主,快50岁时创业卖毛线,半年销售额就近千万元。“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挺有潜力的,反正也是闲着,我想试试。”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