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品质提升策略
文章字数:3240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邹庆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城市品质提升是焕发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目标是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有颜值、有趣味、有温度的宜居城市。
打造高水准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
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
哈尔滨城市发展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血液中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开放包容是一种城市胸怀,彰显着城市文明的温度与厚度。要树立共享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从更高、更宽广的立场出发,制定互惠互利的共享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塑造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城市精神文化,营造共生共存、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达成“开放包容、公平共享”的发展目标。
打造紧凑优化的城市品质
实现城市紧凑发展是哈尔滨应对未来品质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回归集约式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上充分体现紧凑、集约、高效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 。提倡城市“精明增长”,重视城市中心区再生和复兴,用足土地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
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品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持续调优调绿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应用。悉心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打造安全稳定的城市品质
安全稳定是城市宜居幸福的前提,在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的评估中,城市治安与稳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创新社会治理,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打造安全基础上的繁荣城市。
打造活力幸福的城市品质
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必须是适宜创业的城市,必须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改善人口结构,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民幸福,是全面振兴最为亮丽的底色,安居乐业是城市发展永远不变的初衷。打造幸福之城,必须以人民对城市满意不满意为唯一衡量标准,在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方面出实招、用实劲,增强百姓幸福感。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哈尔滨城市品质提升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当前,哈尔滨正以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为目标向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进,我们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坚持规划先行,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牢牢把握城市功能和目标定位,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科学前瞻编制城市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科学性和指导性。要聚焦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好中心城区与新城区、规划建设与战略留白,综合调控、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杜绝“摊大饼”式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和世界眼光,充分彰显城市生态、文化、科教等禀赋优势,突出滨水生态特色、突出北方寒地特色,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系统性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风貌。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巷道等道路建设,构建便捷高效路网体系。强化城市静态交通设施管理,因地制宜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加强供水管网漏损和老旧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大供排水、供热、燃气等源网厂站建设及市政管道老旧管网改造,推进中压、低压燃气管网建设,形成安全稳定的市政管网系统。推进哈东、群力西区等区域排水系统建设,消除市区内主要低洼、涵洞易积水路段,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开展高品质城市建设行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坚持以水定城、江城互动,打造“一江穿城过、一岛在江中”的魅力之城。立足哈尔滨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欧陆风情,推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形象塑造有机融合,延续历史文脉,承载乡愁,刻画城市特色。实施“哈尔滨城市记忆”工程,依托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建设一批集观光、住宅、商业、娱乐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街区。强化国际传播与营销力度,推进“音乐之城”建设,提升“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中俄文化大艺术交流周”等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世界顶级梦幻冰雪夜游首选地、“夏都不夜岛”、“夜游松花江”等一批代表性服务场景和示范项目,向世界展示“冰城夏都”的独特魅力。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推进群力西、临空、阿什河、公滨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建设,解决何家沟、松浦支渠返黑返臭等典型问题,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推进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综合治理,推动松花江主城区段沿岸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和少陵河、蜚克图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实施松花江与城市“三沟一河”水系连通,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实施“蓝天工程”,建设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持续开展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实施“冬病夏治”,实施散煤替代改造,实现主城区散煤清零。落实秸秆露天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和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垃圾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
加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政务、智慧康养、智慧供热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强化交通、能源、市政、农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环保云、人社云、城管云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等平台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加快部署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完善社区政务、便利店、智能快递柜、充电桩等自助便民服务网络布局,推动数据共享,为社区信息赋能。合理布建社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位,推进“雪亮+”智能化应用。加强社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完善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智能监控、门禁出入、养老服务、物联网监控、社区用房等升级改造,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水网、气网和热网布局,推进小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扩大智能感知设施和技术应用。
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要有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加强垃圾治理、路政管理、噪声管理等,通过“比学赶超”活动,带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市民参与机制,在城市管理中更多考虑审慎和柔性,留住城市“烟火气”。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城市品质提升是焕发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目标是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有颜值、有趣味、有温度的宜居城市。
打造高水准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
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
哈尔滨城市发展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血液中蕴含着“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开放包容是一种城市胸怀,彰显着城市文明的温度与厚度。要树立共享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理念,从更高、更宽广的立场出发,制定互惠互利的共享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塑造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城市精神文化,营造共生共存、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达成“开放包容、公平共享”的发展目标。
打造紧凑优化的城市品质
实现城市紧凑发展是哈尔滨应对未来品质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回归集约式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上充分体现紧凑、集约、高效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 。提倡城市“精明增长”,重视城市中心区再生和复兴,用足土地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
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品质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持续调优调绿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应用。悉心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打造安全稳定的城市品质
安全稳定是城市宜居幸福的前提,在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的评估中,城市治安与稳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创新社会治理,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打造安全基础上的繁荣城市。
打造活力幸福的城市品质
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必须是适宜创业的城市,必须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改善人口结构,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民幸福,是全面振兴最为亮丽的底色,安居乐业是城市发展永远不变的初衷。打造幸福之城,必须以人民对城市满意不满意为唯一衡量标准,在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事业方面出实招、用实劲,增强百姓幸福感。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哈尔滨城市品质提升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当前,哈尔滨正以打造“宜居幸福之都”为目标向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进,我们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坚持规划先行,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牢牢把握城市功能和目标定位,学习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科学前瞻编制城市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科学性和指导性。要聚焦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好中心城区与新城区、规划建设与战略留白,综合调控、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杜绝“摊大饼”式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和世界眼光,充分彰显城市生态、文化、科教等禀赋优势,突出滨水生态特色、突出北方寒地特色,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系统性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风貌。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巷道等道路建设,构建便捷高效路网体系。强化城市静态交通设施管理,因地制宜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加强供水管网漏损和老旧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大供排水、供热、燃气等源网厂站建设及市政管道老旧管网改造,推进中压、低压燃气管网建设,形成安全稳定的市政管网系统。推进哈东、群力西区等区域排水系统建设,消除市区内主要低洼、涵洞易积水路段,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开展高品质城市建设行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坚持以水定城、江城互动,打造“一江穿城过、一岛在江中”的魅力之城。立足哈尔滨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欧陆风情,推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形象塑造有机融合,延续历史文脉,承载乡愁,刻画城市特色。实施“哈尔滨城市记忆”工程,依托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规划建设一批集观光、住宅、商业、娱乐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街区。强化国际传播与营销力度,推进“音乐之城”建设,提升“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中俄文化大艺术交流周”等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世界顶级梦幻冰雪夜游首选地、“夏都不夜岛”、“夜游松花江”等一批代表性服务场景和示范项目,向世界展示“冰城夏都”的独特魅力。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推进群力西、临空、阿什河、公滨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建设,解决何家沟、松浦支渠返黑返臭等典型问题,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推进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综合治理,推动松花江主城区段沿岸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和少陵河、蜚克图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实施松花江与城市“三沟一河”水系连通,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实施“蓝天工程”,建设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持续开展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实施“冬病夏治”,实施散煤替代改造,实现主城区散煤清零。落实秸秆露天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和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垃圾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
加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政务、智慧康养、智慧供热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强化交通、能源、市政、农业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环保云、人社云、城管云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等平台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加快部署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完善社区政务、便利店、智能快递柜、充电桩等自助便民服务网络布局,推动数据共享,为社区信息赋能。合理布建社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位,推进“雪亮+”智能化应用。加强社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完善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智能监控、门禁出入、养老服务、物联网监控、社区用房等升级改造,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水网、气网和热网布局,推进小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扩大智能感知设施和技术应用。
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围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要有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加强垃圾治理、路政管理、噪声管理等,通过“比学赶超”活动,带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市民参与机制,在城市管理中更多考虑审慎和柔性,留住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