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让农作物“喝”饱又节水

黑大科研团队深耕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字数:1,658 2024年10月22日 要闻
  工作人员操作墒情气象站。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实习生 王珊珊 本报记者 王越文/摄
  “农民无需在田间忙碌,仅需在控制大厅通过平台或手机远程连接控制,即可一键精准掌控整个农田的‘灌溉套餐’。”10月19日,在全国灌溉论坛上,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刘勇副教授绘声绘色地介绍着他的智能灌溉系统家族“新成员”——移动灌溉首部。这一设备担负着整个滴灌系统的加压、供水(肥、药)、过滤等重任,能够精准实现农田水肥实施监测、生长环境超前预知以及灌溉施肥智能决策。
  “研发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好项目。” 多年来,刘勇一直将所学所研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先后研制了智能施肥机、灌溉控制器、智能喷灌机等多种设备,让好技术在田间地头真正为农民服务。
  
  走进田间地头,研发实用实惠好项目
  21日,刚下飞机的刘勇便赶回学校科技园的实验室。“没时间休息,得赶紧忙手头工作,过几天还得去外省进行项目推广。”多年来,刘勇早已习惯这种长途奔波。在他的努力下,其团队先后在北大荒集团、绥化市以及山东、山西等多个省、市进行相关实验和技术推广,开展数字农业、农机装备、精准控制算法的技术研发。
  刘勇回忆道:“我小时候生活在友谊农场,接触过下田插秧、拔草,也见识过很多国外的大型农机具,对土地的感情早已深深烙印在骨子里。”他表示,做农业研究,必须先在田地里学习。传统农业具有高耗水、高用肥、高能耗等特点,若现有灌水量、灌水时间控制不精准,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样,施肥量控制不精准,出现过度施肥的情况,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为更好地节水,2017年,团队将目光投向现代滴灌系统研发应用。
  以前一人管几十亩地,如今可管几百上千亩
  为更好地开发科研成果并使其落地开花,刘勇带领研究生开展多种技术推广。多年来,团队先后与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水智慧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实现多项专利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研制的智能施肥机、灌溉控制器等产品实现大批量生产销售。
  刘勇说:“我们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田灌溉提供一双明察秋毫的‘千里眼’。”智能灌溉施肥系统用于农作物灌溉、施肥等种植领域,由无线灌溉控制器、数智卷盘式喷灌机、智能变频控制、全自动反冲洗过滤、物联网水肥一体机及作物生长模型等部分组成。从水源取水加压,并加入肥料和农药,经离心过滤器和自动反冲洗叠片过滤器净化井水为农作物提供用水,具有数据采集、人机交互、速度控制、自动停机、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
  刘勇介绍,智能灌溉系统可精准预测作物需水、需肥时间,根据作物需要提供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需求进行精准的数据化调控,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能实现数据可依,达到最佳生长效果。”与传统种植相比,智能灌溉系统能节水40%、节肥50%、节省劳动力50%、提高产量20%~30%。“也就是说,以前一个人管几十亩地,现在可以管几百上千亩地。”刘勇说。
  农技研究永无止境,校企共建创亩产纪录
  截至目前,刘勇老师的科研团队已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的各个农场,绥棱县、依安县等7个县市的水稻耕地里安装了3000余个传感器,并与企业共建智慧灌溉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开发智能施肥机械、灌溉控制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平台等相关技术。近5年实施推广面积50余万亩,创造了黑龙江省及黄淮海玉米亩产纪录。
  今年4月,刘勇所在团队在肇东市承担了单体面积20万亩的灌溉技术应用,并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河海大学等相关农业科学专家,实时监控耕地不同深度的温度湿度信息、气象信息以及作物生长、病虫害信息等,随时指导农民何时该灌水或是放水、何时该施肥或是喷洒农药,从而做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
  “我始终坚信,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未来的大型灌溉系统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绿色和智能,这也是我和团队的奋斗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刘勇团队推动黑龙江大学与国内40余家相关企业共建了黑龙江省智慧灌溉水肥一体化产业创新联盟、黑龙江省智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解决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了产业链的合作与加速发展。在刘勇看来,农业技术研究没有尽头,只要能干,他就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