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文化兴街 业态靓街
“十一”假期,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
文章字数:1513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人潮如织。
  游客在“仙女的院子”内拍照打卡。
  本报讯(记者 杜菲菲文/摄)“十一”假期,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客流量再创新高——截至10月6日,累计客流量超61万人次,其中10月3日、4日,日均客流量均超12万人次。在这里,市民游客赏建筑、品美食、逛大院,感受老道外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向新的蓬勃业态。
  以文化兴街,以业态靓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焕发新活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访哈之旅的打卡地标。
  历史感厚重
  文化气息成“王牌”
  “您几位,是坐室内还是大院里?”10时许,街区内老牌美食老范记饺子馆刚开门营业,就迎来一波客流。“少东家”郝锐说,国庆假期,到店客流比暑期还多,三鲜饺子、鲅鱼饺子等店内招牌菜品,几乎是桌桌必点。
  来自辽宁的游客王女士说,家人在做旅行攻略时,发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宝藏”,“主要被历史文化吸引而来,这里的建筑有历史、美食有特色,真是可‘看’可‘品’。”
  正如王女士所说,游客们走在街区里,处处可以感知厚重的历史文化——走进一幢幢中西合璧的建筑,通过文字标牌,可以了解百年前它的故事;徜徉百年餐饮一条街,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字号”一家连一家,可满足味蕾;傅家甸城史文物馆、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馆等公益博物馆,带领游客近距离感受哈尔滨、老道外的历史文化。
  “我正走在哈尔滨靖宇街的面包石路上!”来自四川的游客刘先生边走边拍着小视频,他说,“听说这段面包石路是刚恢复铺设的,感觉离‘老街区’的历史更近了。”
  新业态进驻
  特色院落引客来
  在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历史感、文化味、烟火气,更有创新、焕新、上新的新业态。
  院落文化是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文化之一。如今,不断注入新业态的院子,有了“仙女的院子”“吉祥大院”等一个个新名字。它们,让一个个院子绽放出新的精彩。
  被红玫瑰簇拥的“哈尔滨巴洛克”打卡墙、大蝴蝶结与绿植装饰打造的拍照椅、各色鲜花串联成的花海……走进南二道街与靖宇街交口附近的“仙女的院子”,精心布设的场景吸引着游客打卡留念。
  这家融合餐厅的经营者李佳骏告诉记者,以“餐厅+鲜花”打造的“仙女的院子”于9月初对外营业,“开店前,我们几个合伙人就想选择一个带院子的地方,来到街区一看,就是这里了!”她说,院子将不定期更换布景主题,在充分展示“老道外”历史文化基础上,以不同布景展现新风貌。
  在百余米外的“吉祥大院”,游客们可以走进“我们的旧时光”冷饮厅,参观老物件、品尝老味道;可以欣赏大院里的书法作品,点一壶茶,坐在木椅上,感受别样的惬意与悠闲。
  创意感十足
  主题策展人气旺
  冻梨、茄子、玉米等物产,不仅“入画”,还变成了一件件创意十足、憨态可掬的伴手礼……在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一楼的“不菜市场”主题策展人气十足。
  “以食物为媒介,展现东北人的坚韧、热情与真诚”,是这场新锐画展的意义。展览以食物为创作主题,展出作品共35幅,内容包括冻梨、冻柿子、大葱等极具东北特色的蔬菜水果,同时根据这些画作衍生创作出很多丰富有趣的文创产品。有“菜”、有趣、有颜的展览,受到游客的喜爱。
  “上新”沙画与印章类作品、创作与冰雪文化相结合的城市伴手礼……在街区内,薛以恒沙画创意设计中心、老街泥匠等一个个“文创”工作室,也都不断推陈出新,让游客感受到满满的创意氛围。
  作为冰城“城市会客厅”,假日里,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多场精彩文艺演出接连上演。黑龙江、西藏两地文化交流文艺汇演,哈尔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道外区“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文艺汇演……在老道外大戏台,一场场文艺演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通过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传递爱党爱国深情,串联成一道道别样的文化风景线。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