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让乡村成为人们更向往的地方
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960
  本报讯(记者 毕博)记者从29日举行的哈尔滨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获悉,年初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以创建星级村为引领(五星级村15个、四星级村100个),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带动各地加快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乡村成为人们更向往的地方。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哈尔滨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在充分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原则,指导推动各区、县(市)委托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设计团队编制五星级村规划,制定四星级村方案。同时,让村民代表参与提意见,确保规划方案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25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撬动县乡村和社会投入3.8亿元,建设星级村,实施路面硬化、边沟、路灯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264个。特别是,年初就将资金下拨到各区、县(市),确保建设项目早谋划早启动,为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突出壮大特色产业。在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的同时,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围绕传统产业提升、自然资源挖掘、村集体和村民资产盘活、文化传承等招商合作,打造乡村振兴动力引擎。特别是,发展民宿休闲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今年星级村新建民宿休闲旅游项目达到15个。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166个,年营业收入17.2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一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从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办好办成一批农民可感可及的实事。二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尤其是要下功夫发展乡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一起干,拓宽就业渠道、增收途径,促进农民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三是务实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整治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引导支持农民群众自发举办一些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振农民的精气神。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