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冰城力量
文章字数:1699
金秋时节,方正县百万亩水稻迎来开镰秋收。本报记者 张大星摄
本报讯(记者 毕博)9月29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哈尔滨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今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154.5万亩,目前粮食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我市粮食产量和综合产能逐年提升。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到300亿斤左右,用约占全省七分之一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的粮食,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哈尔滨力量。
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持续稳固。我市始终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行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强黑土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163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1.8%,粮食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已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优质专用玉米主产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和优质大豆之乡、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牵引,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坚持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力抓紧抓实。今年累计完成1913.88万亩,同比增幅6.3%,促进了粮食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主要通过以下渠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将水田“小池改大池”格田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中,2024年完成18万亩,增幅为20.3%。二是结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重点依托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24年完成1426万亩,增幅为10.54%。三是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进。2024年完成968万亩,增幅为5.1%,占全省的18.04%,位列全省第二位。四是结合“垦地合作”推进。我市通过连续几年与北大荒集团合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破题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2024年完成62万亩,增幅为20%,占全省11.07%,位列全省第二位。
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赋能。我市坚持把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作为加快生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5%以上,良种覆盖率100%,测土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5%。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总量达1137.5万亩,居全省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哈尔滨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保持千亿元以上,“五常大米”荣获中国品牌价值地标组大米行业第一名;76户企业的191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授权,居全省首位;哈尔滨荣获“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区域特色品牌荣誉称号。
着力推进“两头两尾”建设,产业全链条日趋紧密。我市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加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打造水稻、玉米、大豆、肉类、乳品、禽蛋、蔬菜、山特产品等八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到1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县达到8个。大力发展以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5家,占全省的29.9%;实现营收1286.7亿元,占全省的34.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8%,有力推动“原字号”农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集聚、价值链加速提升、供应链稳固畅通。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有力。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哈尔滨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培育创建115个星级村;建成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大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延寿县和方正县先后获批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坚持市县乡抓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着力围绕“三落实一巩固”,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落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16154元,同比增长12%。
本报讯(记者 毕博)9月29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哈尔滨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今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154.5万亩,目前粮食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我市粮食产量和综合产能逐年提升。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到300亿斤左右,用约占全省七分之一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的粮食,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哈尔滨力量。
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持续稳固。我市始终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行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强黑土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163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1.8%,粮食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已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优质专用玉米主产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和优质大豆之乡、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牵引,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坚持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力抓紧抓实。今年累计完成1913.88万亩,同比增幅6.3%,促进了粮食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主要通过以下渠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将水田“小池改大池”格田化改造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中,2024年完成18万亩,增幅为20.3%。二是结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重点依托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24年完成1426万亩,增幅为10.54%。三是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进。2024年完成968万亩,增幅为5.1%,占全省的18.04%,位列全省第二位。四是结合“垦地合作”推进。我市通过连续几年与北大荒集团合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破题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2024年完成62万亩,增幅为20%,占全省11.07%,位列全省第二位。
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赋能。我市坚持把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作为加快生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5%以上,良种覆盖率100%,测土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5%。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总量达1137.5万亩,居全省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哈尔滨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保持千亿元以上,“五常大米”荣获中国品牌价值地标组大米行业第一名;76户企业的191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授权,居全省首位;哈尔滨荣获“中国寒地小龙虾之都”区域特色品牌荣誉称号。
着力推进“两头两尾”建设,产业全链条日趋紧密。我市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加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打造水稻、玉米、大豆、肉类、乳品、禽蛋、蔬菜、山特产品等八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到1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县达到8个。大力发展以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5家,占全省的29.9%;实现营收1286.7亿元,占全省的34.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8%,有力推动“原字号”农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集聚、价值链加速提升、供应链稳固畅通。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有力。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哈尔滨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培育创建115个星级村;建成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大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延寿县和方正县先后获批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坚持市县乡抓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着力围绕“三落实一巩固”,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落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16154元,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