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文章字数:2002
实践活动成为各族学子交流沟通的桥梁。
本报讯(张又元 商艳凯 记者 纪天伟)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哈工大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成立10年来,哈工大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从10个人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服务全校各族学生的互帮互助平台,营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09年8月,曲拥措姆独自扛着10公斤糌粑,经过5天4夜的行程,从中国最西部西藏昌都左贡县一个偏远小镇横跨到最东部的哈尔滨,开启了在哈工大的求学之路。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发奋学习,克服语言不通等困难,从基础课听不懂到专业成绩进入前40%,她一路成长为哈工大的优秀学生。本科毕业后,她加入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家乡西藏支教一年。
2014年,重新回到校园的曲拥措姆一直在思考:如何支持各族同学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在各族学子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就此成立,学生志愿者与少数民族同学结成“一帮一”牵手互助对子,一起学习、活动,一同成长、进步。10年来,工作室由最初10人的学生讲师团,逐步发展为2060人的志愿者工作队伍,成为服务全校各族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生活服务、成长助推”四位一体互帮互助平台,服务带动3万余名学生成长成才,有效促进了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一帮一”牵手互助
在学校的帮助下,曲拥措姆邀请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等优秀学生加入工作室,与藏族学生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一起学习、活动,一同成长、进步。工作室志愿者每周拿出几个晚上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作业题,沟通学业、答疑解惑,将各自在课程学习中的方法、经验与同学们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黑板前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不再陌生、一双双清澈的眼神不再迷茫,工作室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随着工作室的发展,服务对象由藏族学生惠及到各民族学生。目前,工作室组建了涵盖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朋辈辅导志愿者等2060人的服务队伍,辐射带动全校3个朋辈工作室和24个二级辅导站,服务各族学生3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学子筑牢爱国情怀
“我们拜访了西藏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他们对科研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毕业后我希望回到家乡,为西藏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成员、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旦增郎真说。今年暑假,曲拥措姆带领实践团赴西藏开展社会实践,在田间地头邀请农业专家讲授实景大思政课,在飞驰的火车上听列车长讲述全国第一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的建设过程,让科技报国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今年3月,工作室组织少数民族学子跟随学校“志在航天,争做时代先锋”思政实践团走进海南文昌发射场。“第一次走进航天发射场,感到既震撼又自豪,激励着我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勇做‘尖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环境学院2021级本科生库徳热提回到学校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室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实景大思政课”中砥砺报国之志。近年来,工作室联动15个校园见学点形成思政“大场域”;赴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参与学生1.6万人次。同时,工作室成立“格桑花开”社会实践团队,每年寒暑假,团队成员都带着学校师生捐助的御寒衣物、文具等爱心物品,到实践地定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在哈工大的4年,是我与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结缘的4年。我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成长,也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前不久,已签约西藏自治区选调生的巴旦多杰作为202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与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分享了在哈工大的成长与收获。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始终注重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师生支部共建、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校内沉浸式红色见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10年来,工作室中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像巴旦多杰一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用好学校提供的宝贵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能力……”全国师德标兵、环境学院教授邢德峰在工作室举办的“共赏中秋月 同心向未来”各族青年主题座谈交流会上勉励同学们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每年中秋之际,曲拥措姆工作室组织各族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已成为优良传统。定期开展新生迎新、舒心车票、交流座谈、假期家访、民族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活动,年均吸引各族学生万余人次。这个志愿服务团队成为哈工大校园中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本报讯(张又元 商艳凯 记者 纪天伟)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哈工大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成立10年来,哈工大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从10个人发展到2000余人,成为服务全校各族学生的互帮互助平台,营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09年8月,曲拥措姆独自扛着10公斤糌粑,经过5天4夜的行程,从中国最西部西藏昌都左贡县一个偏远小镇横跨到最东部的哈尔滨,开启了在哈工大的求学之路。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发奋学习,克服语言不通等困难,从基础课听不懂到专业成绩进入前40%,她一路成长为哈工大的优秀学生。本科毕业后,她加入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家乡西藏支教一年。
2014年,重新回到校园的曲拥措姆一直在思考:如何支持各族同学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在各族学子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就此成立,学生志愿者与少数民族同学结成“一帮一”牵手互助对子,一起学习、活动,一同成长、进步。10年来,工作室由最初10人的学生讲师团,逐步发展为2060人的志愿者工作队伍,成为服务全校各族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生活服务、成长助推”四位一体互帮互助平台,服务带动3万余名学生成长成才,有效促进了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一帮一”牵手互助
在学校的帮助下,曲拥措姆邀请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等优秀学生加入工作室,与藏族学生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一起学习、活动,一同成长、进步。工作室志愿者每周拿出几个晚上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作业题,沟通学业、答疑解惑,将各自在课程学习中的方法、经验与同学们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黑板前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不再陌生、一双双清澈的眼神不再迷茫,工作室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随着工作室的发展,服务对象由藏族学生惠及到各民族学生。目前,工作室组建了涵盖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朋辈辅导志愿者等2060人的服务队伍,辐射带动全校3个朋辈工作室和24个二级辅导站,服务各族学生3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学子筑牢爱国情怀
“我们拜访了西藏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他们对科研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毕业后我希望回到家乡,为西藏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成员、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旦增郎真说。今年暑假,曲拥措姆带领实践团赴西藏开展社会实践,在田间地头邀请农业专家讲授实景大思政课,在飞驰的火车上听列车长讲述全国第一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的建设过程,让科技报国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今年3月,工作室组织少数民族学子跟随学校“志在航天,争做时代先锋”思政实践团走进海南文昌发射场。“第一次走进航天发射场,感到既震撼又自豪,激励着我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勇做‘尖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环境学院2021级本科生库徳热提回到学校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室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实景大思政课”中砥砺报国之志。近年来,工作室联动15个校园见学点形成思政“大场域”;赴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参与学生1.6万人次。同时,工作室成立“格桑花开”社会实践团队,每年寒暑假,团队成员都带着学校师生捐助的御寒衣物、文具等爱心物品,到实践地定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在哈工大的4年,是我与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结缘的4年。我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成长,也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前不久,已签约西藏自治区选调生的巴旦多杰作为2024届优秀毕业生代表,与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分享了在哈工大的成长与收获。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始终注重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师生支部共建、主题党日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各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展校内沉浸式红色见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10年来,工作室中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像巴旦多杰一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用好学校提供的宝贵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能力……”全国师德标兵、环境学院教授邢德峰在工作室举办的“共赏中秋月 同心向未来”各族青年主题座谈交流会上勉励同学们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每年中秋之际,曲拥措姆工作室组织各族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已成为优良传统。定期开展新生迎新、舒心车票、交流座谈、假期家访、民族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活动,年均吸引各族学生万余人次。这个志愿服务团队成为哈工大校园中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