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下的回家路
文章字数:880
■镇江日报记者 吴韵晗
约30年前的夏天,我出生在哈尔滨下辖的一座小县城——呼兰。那时的哈尔滨和如今一样,在欢欣鼓舞地迎接亚冬会的到来,而我有了一个与那届亚冬会吉祥物一样的小名“豆豆”,也成为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亚冬会的历史见证者。
9月24日,因报社开展“75周年巨变:行走故乡看中国”全媒体行动,我有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嗅到了久违的秋日哈尔滨的气息。
大街上,迎接第九届亚冬会的标识随处可见。从1996年到2024年,时间仿佛经过了一个循环,我漫步在全新铺设的道路上,走在秋风习习的松花江边,风景处处相似,却又处处不同。曾熬夜排队只为求一张绿皮车票的哈尔滨火车站静静屹立,却已回归以往古朴庄重的模样;曾繁华熙攘的城中依然遍布“小仓买”,但已是幢幢高楼下精致的一隅;防洪纪念塔仍然静静守护在松花江畔,但过往行人中更多的是游览打卡的外地客……
上个冰雪季,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八方游客汇聚、畅享魅力冰城,促使中央大街上的小吃种类愈发丰富,大列巴等中俄特色食品售卖窗口前排起了长队。令人高兴的是,在我初中时就特别喜爱的马迭尔冰棍,截至2023年底已经售出1.4亿只,它避开了雪糕“刺客”的战斗,依然维持了5元一支的价格,凉爽而熟悉的味道让人迅速感受到“冰城”的热情拥抱。在我幼时已有些“摇摇欲坠”的中华巴洛克老街区,在修缮和改造下,进化成为全新的历史文化和美食街区,老字号与新产业在这里融汇,正如这里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一样,记录了哈尔滨包容并蓄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承。
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生动记录着呼兰人的精神图腾。黑土地上诞生的坚韧力量与发出的雄浑呐喊,是我幼时的憧憬和向往。这次回乡,我特意探访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家属大院,那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我上学必经的乡村小路完全变了样——曾经的砂石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种满白杨树的萧红大道正在拓宽改造。我曾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经历过这条路的四季变换,如今坐在汽车里从这里驶过,路旁的白杨树依然直立挺拔。
时光荏苒,我已从牙牙学语的小姑娘,成长为肩负新时代责任与担当的党媒人。家乡的白杨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在回家的路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焕发的荣光。
约30年前的夏天,我出生在哈尔滨下辖的一座小县城——呼兰。那时的哈尔滨和如今一样,在欢欣鼓舞地迎接亚冬会的到来,而我有了一个与那届亚冬会吉祥物一样的小名“豆豆”,也成为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亚冬会的历史见证者。
9月24日,因报社开展“75周年巨变:行走故乡看中国”全媒体行动,我有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嗅到了久违的秋日哈尔滨的气息。
大街上,迎接第九届亚冬会的标识随处可见。从1996年到2024年,时间仿佛经过了一个循环,我漫步在全新铺设的道路上,走在秋风习习的松花江边,风景处处相似,却又处处不同。曾熬夜排队只为求一张绿皮车票的哈尔滨火车站静静屹立,却已回归以往古朴庄重的模样;曾繁华熙攘的城中依然遍布“小仓买”,但已是幢幢高楼下精致的一隅;防洪纪念塔仍然静静守护在松花江畔,但过往行人中更多的是游览打卡的外地客……
上个冰雪季,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八方游客汇聚、畅享魅力冰城,促使中央大街上的小吃种类愈发丰富,大列巴等中俄特色食品售卖窗口前排起了长队。令人高兴的是,在我初中时就特别喜爱的马迭尔冰棍,截至2023年底已经售出1.4亿只,它避开了雪糕“刺客”的战斗,依然维持了5元一支的价格,凉爽而熟悉的味道让人迅速感受到“冰城”的热情拥抱。在我幼时已有些“摇摇欲坠”的中华巴洛克老街区,在修缮和改造下,进化成为全新的历史文化和美食街区,老字号与新产业在这里融汇,正如这里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一样,记录了哈尔滨包容并蓄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承。
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生动记录着呼兰人的精神图腾。黑土地上诞生的坚韧力量与发出的雄浑呐喊,是我幼时的憧憬和向往。这次回乡,我特意探访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家属大院,那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我上学必经的乡村小路完全变了样——曾经的砂石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种满白杨树的萧红大道正在拓宽改造。我曾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经历过这条路的四季变换,如今坐在汽车里从这里驶过,路旁的白杨树依然直立挺拔。
时光荏苒,我已从牙牙学语的小姑娘,成长为肩负新时代责任与担当的党媒人。家乡的白杨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在回家的路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焕发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