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哈尔滨市拼科技开辟新赛道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字数:1,545 2024年09月09日 要闻
  哈电集团汽轮机厂数字化生产线。(资料片)
  ■唐亮 孙一弘 本报记者 姜雪松
  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验收,我国首颗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发射成功;哈工程大学“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出征北极;惠达科技无人农机视觉导航精度达厘米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博实“电石冶炼出炉作业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联手哈工大进军人形机器人……过去一年,“冰城科技”上巡九天、下探深海,助力现代农业,接轨人工智能,焕发出整体发力、多点突破的蓬勃生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哈尔滨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锚定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拼科技开辟新赛道,上项目积蓄新动能。一年来,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和主持召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突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主线,大力推进科技资源聚焦现代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开辟新赛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8月30日,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建成投用。这是目前建成投用的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标志着哈尔滨的“算力”跻身国内人工智能研发一线城市。
  据介绍,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AI芯片国产化率100%,单集群规模超1.8万卡,可提供6.9EFLOPS即每秒69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运算的智算能力,相当于300多万台高性能计算机。
  就在智算中心正式投用的一周前,市科技局举行算力需求对接会,邀请哈工大等8家在哈高校和6家本土高科技企业代表就算力资源、数据处理、模型开发、数据安全等内容进行探讨和交流,共谋哈尔滨人工智能产业新未来。
  “哈尔滨智算中心高效灵活的智算云服务能力,将为万亿级大模型提供高效、稳定、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政企事业部经理郅刚说,“尤其在国产化算力应用方面,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使用国产化算力资源提供保障,通过人工智能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等融合应用,推动千行百业‘AI+’升级,打造全新的哈尔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哈尔滨抓住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推动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发展新动能。
  在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电机厂汽轮发电机冲片自动叠装车间生产线上,黄色的机械臂“上下翻飞”、精准装配,展现了老工业基地“数实融合”的生动实践。
  机器正取代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重复性岗位,带动人工成本下降、工作效率提升。“十四五”期间,哈电集团将投资10亿元建设“数字哈电”。
  哈尔滨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获批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聚焦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寒地场景示范三大主导场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博实自动化、惠达科技等企业成为国内行业翘楚;思哲睿“手术机器人”助力实现精准外科手术,公司估值超83亿元;凯纳智慧水务、海邻科智慧警务等标志性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应用。
  目前,全市已建成科研级平房超算中心、产业级工大智研超算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百度智能云、元宇宙等数字经济产业园。
  “哈尔滨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市科技局局长舒杨说,“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增幅位于副省级城市前列,总量占全省的6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中连续三年实现晋位。”(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