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红色经典奏响“音乐之城”时代强音
哈市着力推动“音乐+”多元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吸引力
文章字数:1503
  现代芭蕾《东方欲晓》剧照。
  ■本报记者 封娇
  在红色音乐引领下,哈尔滨的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从初创到成熟、从普及到提高,专业团队与群文组织并举的格局为城市音乐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余年来,哈市音乐文化步入发展“快车道”,如今,“音乐之城”已成为哈尔滨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音乐火种从冰城传遍祖国大地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哈尔滨工作时间长达8年的“延安鲁艺”,让这座城市的音乐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那时,哈尔滨有许多音乐团体,引进了很多音乐人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十分活跃。1958年8月,“哈尔滨之夏”文化活动月开幕式在道外八区体育场举行,10万人参加。
  1961年7月5日至7月13日,对中国音乐艺术发展、音乐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的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成功举行。1962年,在第二届哈夏音乐会开幕式上,哈尔滨干部业余合唱团以嘹亮、铿锵之声演唱的《东方红》《在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曲》等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令现场群情激昂,掌声雷动。
  伴随着哈夏音乐会的举行,《新货郎》《越走越亮堂》《乌苏里船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音乐作品相继在哈创作推出,哈夏音乐会为中国音乐建设与发展点燃了新的火种,众多鼓舞人心的红色音乐作品从这里传遍祖国大地。
  从1996年第23届开始,哈夏音乐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标志着哈夏音乐会已由地方性音乐活动升级为国家级音乐盛会。自此,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音乐建设奏响文化自信动人乐章
  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荣誉称号。哈尔滨的音乐建设得到全世界的称赞与认可,推动城市音乐发展驶入“快车道”。
  百年哈响“厅团合一”的国际化运作、被誉为世界最佳建筑和最佳音乐厅的哈尔滨大剧院建成投用、全国11所专业音乐学院之一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全国声乐展演、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等国家级、国际级音乐赛事相继举办;大型主题交响曲《灯塔》、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交响乐《辉煌》等委约作品,大型民族交响合唱《大国粮仓》、歌剧《江姐》、大型原创音乐剧《空降玫瑰》、现代芭蕾《东方欲晓》等作品的创作演出,进一步为“音乐之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硬件支撑,让城市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城市的跨越发展互促共进。哈尔滨用文化自信奏响了城市音乐发展的动人乐章。
  “音乐+”诠释城市特质文化灵魂
  从恢宏的渤海古乐远播扶桑,到古老的民歌在白山黑水间回荡;从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窗口,到民族救亡的歌声在这里传唱……2021年4月16日开馆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将城市音乐历史娓娓道来。该馆展出了众多百年红色传承的珍贵手记、曲谱,记录了哈尔滨红色音乐的深刻印迹,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也诠释了独属于这座城市的音乐特质和文化灵魂。
  2023年3月20日,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新馆在道里区安升街85号正式开馆。作为“军歌之父”,郑律成用赤诚的音乐赞颂革命圣地延安、赞颂中国共产党、赞颂八路军,唤醒民众抗战救国意识。战争年代,他的作品是旋律中的大炮,一串串音符化为战斗的利器,催生出巨大的战斗力;和平年代,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谢哈尔滨对建设郑律成纪念馆作出的努力,“现在父亲所有的东西都在哈尔滨,这里就是完整研究郑律成、了解郑律成、宣传郑律成作品与精神的地方。”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在纪念郑律成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表示,将以此次纪念郑律成诞辰110周年活动为契机,着力推动红色文化、音乐文化、冰雪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音乐之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音乐+”为带动,熔铸红色记忆,涵养家国情怀,奏响时代强音。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