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救援医生:赛场外的速度与激情
文章字数:1794
滑雪救援医生进行救援培训。
谷文光。
苗青。
本报记者 董彤 杨艳
7月22日,是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200天。随着亚冬会脚步越来越近,各冰雪项目受到大家的关注,滑雪救援医生这个极少听到的“职业”也走入大众视野。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滑雪救援医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作为亚冬会幕后工作者,滑雪救援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掌握熟练的滑雪技能和流利的英语,专业技能加运动技能,赛场外随时准备上演“速度与激情”。
包扎救治转运全程不能超过3分钟
“滑雪救援医生这一角色绝不简单。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骨科救援技术,还得掌握相应的滑雪操作技能。与平日的滑雪不同,救援医生并非追求速度与平衡,而是要在运动员受伤的固定点或突发位置精准停靠;同时在陡峭的专业滑道上,他们还得摘下雪橇板并确保雪板不会滑走,及时处置伤情并准确无误地转运伤员,这无疑是一项技术活。”成为滑雪救援医生的哈医大一院创伤骨科主任谷文光说。
谷文光介绍,运动员进行高山滑雪时,平均速度可达每小时140公里以上,一旦发生意外,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威胁生命。运动员受伤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援非常关键,滑雪医生需要全程在赛道旁待命,如运动员发生意外须立即背上数十公斤的救援包,快速平稳地到达运动员身边展开救援活动。所以救援医生面对的考验不仅是在陡峭的赛道上必须保持自身和伤员的稳定,防止二次伤害,而且各种操作是在低温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导致救援难度成倍增加。
今年2月,谷文光参加了为期三周的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培训。在20多天的封闭式培训中,他们进行了紧张的模拟伤员救治训练。谷文光告诉记者,滑雪医生一般每组3人,包括1名骨干救援医生和2名协助的医疗人员。一旦发现有运动员受伤,他们并非立即前往现场,而是要等待裁判指令才能迅速行动。每条滑道设有两到三个救援医生工作站,目的就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救援位置,探查伤情,为受伤运动员进行包扎救治并转运。整个过程要求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滑道还要正常进行比赛,所以这对救援医生的滑雪技术和救援效率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入夏以后,尽管培训暂告段落,但谷文光深知保持良好体能的重要性。为了以最佳状态投入亚冬会的救援工作,他每周都会到健身房进行器械训练和跑步。平日里,他还会时常温习亚运会组委会提供的英语教程,让自己时刻保持状态,为亚冬会做好充分准备。
“亚冬会还有不到200天就举办了,作为龙江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届时会全身心地投入赛事救援工作中,牢记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的使命,为亚冬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谷文光激动地告诉记者。
滑雪“小白”晋级后兼职“英语老师”
37岁的苗青是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运动损伤科的一名医生,爱好运动的他对跑步和球类运动都十分喜爱,但由于工作繁忙,滑雪成为他向往却一直没有涉足的运动。
去年11月,哈市要为2025年举办的亚冬会选拔滑雪救援医生,得知这一消息,苗青这个滑雪“小白”第一时间报了名。参加选拔前,苗青特意请了私教教自己滑雪,凭借自己对滑雪运动的热爱,加上勤奋练习,仅仅一个多月,苗青就从一名“滑雪小白”变成一名技术娴熟的滑雪爱好者。在接下来严格的选拔过程中,苗青顺利通过,成为一名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今年年初,苗青与其余的四十多名滑雪救援医生一起进行集训,滑雪训练、救援英语练习、救援知识学习,集训生活紧张而充实。
集训生活结束后,苗青与队员们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可是为了给亚冬会做准备,苗青的业余生活几乎都是滑雪与英语练习。苗青所在的小组共12名队员,大家常常在微信群中发出邀请,“周末一起滑雪啊……”成了队员们的统一指令,大家只要有时间就相约切磋滑雪技艺,只为“滑得更快更安全”。
几年前,苗青到美国留学,英语说得“很溜”。在一组二组的队员中,他主动承担了“英语老师”的角色,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聚餐,其中总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复习“医护人员雪道救援常用英语30句”,在不断地练习中,队员们的口语越来越熟练,听力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比赛时的救援对每个人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选手参加比赛时,救援医生为了不影响选手的成绩要保持静止,雪场风大、气温低,大家要在雪地中坚持8个小时左右,这对救援医生的体能和抗寒能力都是一种挑战。”苗青说,集训虽然结束了,但为了备战亚冬会,他仍每周都抽出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就是希望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宝贵的经历值得自己为之努力与坚持。”
谷文光。
苗青。
本报记者 董彤 杨艳
7月22日,是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200天。随着亚冬会脚步越来越近,各冰雪项目受到大家的关注,滑雪救援医生这个极少听到的“职业”也走入大众视野。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滑雪救援医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作为亚冬会幕后工作者,滑雪救援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掌握熟练的滑雪技能和流利的英语,专业技能加运动技能,赛场外随时准备上演“速度与激情”。
包扎救治转运全程不能超过3分钟
“滑雪救援医生这一角色绝不简单。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骨科救援技术,还得掌握相应的滑雪操作技能。与平日的滑雪不同,救援医生并非追求速度与平衡,而是要在运动员受伤的固定点或突发位置精准停靠;同时在陡峭的专业滑道上,他们还得摘下雪橇板并确保雪板不会滑走,及时处置伤情并准确无误地转运伤员,这无疑是一项技术活。”成为滑雪救援医生的哈医大一院创伤骨科主任谷文光说。
谷文光介绍,运动员进行高山滑雪时,平均速度可达每小时140公里以上,一旦发生意外,会对运动员身体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威胁生命。运动员受伤后第一时间得到救援非常关键,滑雪医生需要全程在赛道旁待命,如运动员发生意外须立即背上数十公斤的救援包,快速平稳地到达运动员身边展开救援活动。所以救援医生面对的考验不仅是在陡峭的赛道上必须保持自身和伤员的稳定,防止二次伤害,而且各种操作是在低温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导致救援难度成倍增加。
今年2月,谷文光参加了为期三周的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培训。在20多天的封闭式培训中,他们进行了紧张的模拟伤员救治训练。谷文光告诉记者,滑雪医生一般每组3人,包括1名骨干救援医生和2名协助的医疗人员。一旦发现有运动员受伤,他们并非立即前往现场,而是要等待裁判指令才能迅速行动。每条滑道设有两到三个救援医生工作站,目的就是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救援位置,探查伤情,为受伤运动员进行包扎救治并转运。整个过程要求不能超过3分钟,因为滑道还要正常进行比赛,所以这对救援医生的滑雪技术和救援效率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入夏以后,尽管培训暂告段落,但谷文光深知保持良好体能的重要性。为了以最佳状态投入亚冬会的救援工作,他每周都会到健身房进行器械训练和跑步。平日里,他还会时常温习亚运会组委会提供的英语教程,让自己时刻保持状态,为亚冬会做好充分准备。
“亚冬会还有不到200天就举办了,作为龙江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届时会全身心地投入赛事救援工作中,牢记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的使命,为亚冬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谷文光激动地告诉记者。
滑雪“小白”晋级后兼职“英语老师”
37岁的苗青是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运动损伤科的一名医生,爱好运动的他对跑步和球类运动都十分喜爱,但由于工作繁忙,滑雪成为他向往却一直没有涉足的运动。
去年11月,哈市要为2025年举办的亚冬会选拔滑雪救援医生,得知这一消息,苗青这个滑雪“小白”第一时间报了名。参加选拔前,苗青特意请了私教教自己滑雪,凭借自己对滑雪运动的热爱,加上勤奋练习,仅仅一个多月,苗青就从一名“滑雪小白”变成一名技术娴熟的滑雪爱好者。在接下来严格的选拔过程中,苗青顺利通过,成为一名亚冬会滑雪救援医生。今年年初,苗青与其余的四十多名滑雪救援医生一起进行集训,滑雪训练、救援英语练习、救援知识学习,集训生活紧张而充实。
集训生活结束后,苗青与队员们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可是为了给亚冬会做准备,苗青的业余生活几乎都是滑雪与英语练习。苗青所在的小组共12名队员,大家常常在微信群中发出邀请,“周末一起滑雪啊……”成了队员们的统一指令,大家只要有时间就相约切磋滑雪技艺,只为“滑得更快更安全”。
几年前,苗青到美国留学,英语说得“很溜”。在一组二组的队员中,他主动承担了“英语老师”的角色,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聚餐,其中总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复习“医护人员雪道救援常用英语30句”,在不断地练习中,队员们的口语越来越熟练,听力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比赛时的救援对每个人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选手参加比赛时,救援医生为了不影响选手的成绩要保持静止,雪场风大、气温低,大家要在雪地中坚持8个小时左右,这对救援医生的体能和抗寒能力都是一种挑战。”苗青说,集训虽然结束了,但为了备战亚冬会,他仍每周都抽出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就是希望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宝贵的经历值得自己为之努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