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识趣”青年 激发文创新活力
文章字数:2601
识趣青年实验室在举办活动。
于涵讲述返乡创业经历。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陈悦
哈西金爵万象的一家工作室,于涵正忙着布置沉浸式游戏《女高怪谈》的场景。一年前,于涵和朋友共同创立了一间特别的“公司”——识趣青年实验室。这是一个民间文娱型社群,按她的话说“我们是一个固定办活动的组织,聚集了一群有趣的年轻人。”
“哈尔滨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别能接纳新生事物,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融汇地,这几年文旅创意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因为看好冰城青年文化创业的前景,所以我决定从南方回来。”这个“95后”的女生,以其对创意消费的敏锐性和创业热情,书写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尤其是眼前这个暑假,她的活动和业务一个接一个,记者与她的采访及沟通持续了半个月——约好的时间总是被“临时割走”,她实在是太忙了。
被一万名粉丝关注
聚焦推广青年文化
“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我终于过了一把戏瘾!”大二学生笑笑参加了剧读会,手捧纸质剧本念着台词,用语言扮演一个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素人”。7位剧读者围坐在于涵工作室的长桌前,体验着戏剧《你好,疯子》中紧张刺激的剧情。笑笑说,整体的体验感特别好,期待以后参加更多更有趣的活动。
2023年,于涵创办了识趣青年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是什么科研机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空间,旨在聚集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追求有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每个人交几十元钱报名费,就能参加一场好玩的活动,主题囊括吐槽大会、创意设计手工会、大学生圆桌讨论会、辩论赛等。
于涵的工作室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社交空间,阳光洒向木地板,整个屋子显得明亮宽敞;二层是她开的一间摄影工作室,她身兼数职,化妆、摄影、设计造景等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记者注意到,整个空间文艺气息满满。“我们确定完活动类型后,团队成员会着手制作专属的海报和物料,如宣传板、小型道具等,以确保每场活动都有独特的氛围和标识。”于涵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像开会一样,条理清晰地介绍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去年6月30日,“识趣”正式举办了第一场文艺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班族、文艺爱好者加入进来。参与者不仅可以在这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展开各种文化艺术交流,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工作室保持着每周至少办3场活动的活跃度,聚集了近一万名粉丝。
在外“闯荡一圈儿”
还是决定回家乡
很难将眼前这个年轻、文艺的冰城姑娘,与“数控机床”联系起来。于涵在校时所学专业是数控,她并不喜欢。有主见、敢行动,怀揣着对脱口秀和文字创作的热爱,她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故事始于网络——14岁时便接触互联网,那时的于涵养成了大量阅读、写段子的兴趣爱好。经过不断投稿,她在网络上甚至有了“中国第一代女段子手”的称号,曾参与过短剧《屌丝男士》的创作,也曾为中国第一代文化脱口秀《今晚“80后”脱口秀》供稿。时间长了,她在各创作QQ群中成了小有名气的女写手。
2017年,于涵“趁热”加入上海一间小剧场做活动总监。彼时,脱口秀、先锋艺术、先锋戏剧起势速度极快,她的月薪也水涨船高至近两万元。但爱折腾的她不满足于此,她想试试“如果不借助上海的风口,到一个地方从‘零’开始会咋样?”一年后,她和朋友结伴到云南昆明开拓市场。“当时我走街串巷谈脱口秀场地,当地对脱口秀没概念,我一句一句在咖啡馆教人表演”,于涵回忆,“刚开始很艰难,真赚不到钱,为了糊口我还做了一段时间花艺师。后来练出来了,我能从头到尾组织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脱口秀表演。”
“在外面始终没有归属感。2019年姥爷去世,在频繁往返两地时,对家有了更多牵绊,更意识到自己的根儿在这片黑土地上。”2023年,凭借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在南方城市历练积累的经验,于涵回到哈尔滨迅速成立“识趣”。折腾了一溜够,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随心而为”不服输的勇敢者。
“哈尔滨的脱口秀乃至文化娱乐社交市场都有一定空白,家乡交通便利,物价适中,房屋年租金也不高,可以让我节省创业成本。”于涵坦言,“创业路上我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初期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种陌生人聚在一起的活动,也有一些人想尝试,但由于‘社恐’,最终还是没能到场参与。”
目前于涵的创业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识趣”的报名费收入,另一部分则靠二楼的摄影工作室来赚钱“养”团队。“公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目前发展来看,预计明年就能有盈余了。”于涵很乐观。
接下来,她要策划更多规模化活动,计划覆盖5万名用户,同时也会加强服务性比重,与不同的商业品牌合作,让更多年轻人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本土品牌的成长进步。
“哈尔滨会更好,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
“前一阵,被爸妈催婚特别苦恼。有一次,无意中刷到了‘识趣’举办的‘不结婚怎么了?’女性圆桌会预告,那一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很多没法跟亲近人倾诉的烦恼,面对陌生人反而能坦然说出来。”哈市上班族陈叶说,那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在交流活动上,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尊重,这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哈尔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吸引着众多的年轻人。于涵的工作室就像是一个催化剂,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有趣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明显感觉这两年返乡创业人增多了,比如我身边有很多在南方闯荡过的插画师、设计师都在哈尔滨开了工作室,也带回了不少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和观念。这也促使我们通过‘识趣’这种方式交流后,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和尝试,甚至在过程中,有很多同样有抱负的人都仔细考虑要回来创业。”于涵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返回家乡创造新鲜事物,是她创业中最大的动力,同时也让她看到了在这里有更多值得坚持下去的事物。
谈及回哈尔滨创业的初衷,于涵认为,“有趣的人聚在一起发挥能量,也能形成一种城市文化,哈尔滨的年轻人需要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天地。”于涵注重积累资源,期待有一天能为家乡文旅发展提供一些“好点子”,“更希望为家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返乡青年人的才智和力量”。目前,她正着手筹办龙江非遗小课活动,来打通一条年轻人领悟传统文化的路径。
于涵的创业故事,是冰城青年追求梦想、敢于创新的缩影。她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热情,有梦想,就能在家乡的土地上播种希望。她希望,识趣青年实验室不仅是一个创业项目,更是一个文化创新的引擎,让冰城的夜晚因他们的笑声和思考而更加璀璨。正如她个性签名所说:“哈尔滨会更好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
于涵讲述返乡创业经历。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陈悦
哈西金爵万象的一家工作室,于涵正忙着布置沉浸式游戏《女高怪谈》的场景。一年前,于涵和朋友共同创立了一间特别的“公司”——识趣青年实验室。这是一个民间文娱型社群,按她的话说“我们是一个固定办活动的组织,聚集了一群有趣的年轻人。”
“哈尔滨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别能接纳新生事物,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融汇地,这几年文旅创意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因为看好冰城青年文化创业的前景,所以我决定从南方回来。”这个“95后”的女生,以其对创意消费的敏锐性和创业热情,书写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尤其是眼前这个暑假,她的活动和业务一个接一个,记者与她的采访及沟通持续了半个月——约好的时间总是被“临时割走”,她实在是太忙了。
被一万名粉丝关注
聚焦推广青年文化
“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我终于过了一把戏瘾!”大二学生笑笑参加了剧读会,手捧纸质剧本念着台词,用语言扮演一个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素人”。7位剧读者围坐在于涵工作室的长桌前,体验着戏剧《你好,疯子》中紧张刺激的剧情。笑笑说,整体的体验感特别好,期待以后参加更多更有趣的活动。
2023年,于涵创办了识趣青年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是什么科研机构,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空间,旨在聚集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追求有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每个人交几十元钱报名费,就能参加一场好玩的活动,主题囊括吐槽大会、创意设计手工会、大学生圆桌讨论会、辩论赛等。
于涵的工作室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是社交空间,阳光洒向木地板,整个屋子显得明亮宽敞;二层是她开的一间摄影工作室,她身兼数职,化妆、摄影、设计造景等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记者注意到,整个空间文艺气息满满。“我们确定完活动类型后,团队成员会着手制作专属的海报和物料,如宣传板、小型道具等,以确保每场活动都有独特的氛围和标识。”于涵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像开会一样,条理清晰地介绍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去年6月30日,“识趣”正式举办了第一场文艺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班族、文艺爱好者加入进来。参与者不仅可以在这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展开各种文化艺术交流,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工作室保持着每周至少办3场活动的活跃度,聚集了近一万名粉丝。
在外“闯荡一圈儿”
还是决定回家乡
很难将眼前这个年轻、文艺的冰城姑娘,与“数控机床”联系起来。于涵在校时所学专业是数控,她并不喜欢。有主见、敢行动,怀揣着对脱口秀和文字创作的热爱,她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故事始于网络——14岁时便接触互联网,那时的于涵养成了大量阅读、写段子的兴趣爱好。经过不断投稿,她在网络上甚至有了“中国第一代女段子手”的称号,曾参与过短剧《屌丝男士》的创作,也曾为中国第一代文化脱口秀《今晚“80后”脱口秀》供稿。时间长了,她在各创作QQ群中成了小有名气的女写手。
2017年,于涵“趁热”加入上海一间小剧场做活动总监。彼时,脱口秀、先锋艺术、先锋戏剧起势速度极快,她的月薪也水涨船高至近两万元。但爱折腾的她不满足于此,她想试试“如果不借助上海的风口,到一个地方从‘零’开始会咋样?”一年后,她和朋友结伴到云南昆明开拓市场。“当时我走街串巷谈脱口秀场地,当地对脱口秀没概念,我一句一句在咖啡馆教人表演”,于涵回忆,“刚开始很艰难,真赚不到钱,为了糊口我还做了一段时间花艺师。后来练出来了,我能从头到尾组织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脱口秀表演。”
“在外面始终没有归属感。2019年姥爷去世,在频繁往返两地时,对家有了更多牵绊,更意识到自己的根儿在这片黑土地上。”2023年,凭借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在南方城市历练积累的经验,于涵回到哈尔滨迅速成立“识趣”。折腾了一溜够,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随心而为”不服输的勇敢者。
“哈尔滨的脱口秀乃至文化娱乐社交市场都有一定空白,家乡交通便利,物价适中,房屋年租金也不高,可以让我节省创业成本。”于涵坦言,“创业路上我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初期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种陌生人聚在一起的活动,也有一些人想尝试,但由于‘社恐’,最终还是没能到场参与。”
目前于涵的创业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识趣”的报名费收入,另一部分则靠二楼的摄影工作室来赚钱“养”团队。“公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目前发展来看,预计明年就能有盈余了。”于涵很乐观。
接下来,她要策划更多规模化活动,计划覆盖5万名用户,同时也会加强服务性比重,与不同的商业品牌合作,让更多年轻人在哈尔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本土品牌的成长进步。
“哈尔滨会更好,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
“前一阵,被爸妈催婚特别苦恼。有一次,无意中刷到了‘识趣’举办的‘不结婚怎么了?’女性圆桌会预告,那一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很多没法跟亲近人倾诉的烦恼,面对陌生人反而能坦然说出来。”哈市上班族陈叶说,那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在交流活动上,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尊重,这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哈尔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吸引着众多的年轻人。于涵的工作室就像是一个催化剂,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有趣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明显感觉这两年返乡创业人增多了,比如我身边有很多在南方闯荡过的插画师、设计师都在哈尔滨开了工作室,也带回了不少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和观念。这也促使我们通过‘识趣’这种方式交流后,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和尝试,甚至在过程中,有很多同样有抱负的人都仔细考虑要回来创业。”于涵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返回家乡创造新鲜事物,是她创业中最大的动力,同时也让她看到了在这里有更多值得坚持下去的事物。
谈及回哈尔滨创业的初衷,于涵认为,“有趣的人聚在一起发挥能量,也能形成一种城市文化,哈尔滨的年轻人需要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天地。”于涵注重积累资源,期待有一天能为家乡文旅发展提供一些“好点子”,“更希望为家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返乡青年人的才智和力量”。目前,她正着手筹办龙江非遗小课活动,来打通一条年轻人领悟传统文化的路径。
于涵的创业故事,是冰城青年追求梦想、敢于创新的缩影。她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热情,有梦想,就能在家乡的土地上播种希望。她希望,识趣青年实验室不仅是一个创业项目,更是一个文化创新的引擎,让冰城的夜晚因他们的笑声和思考而更加璀璨。正如她个性签名所说:“哈尔滨会更好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