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3404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郭莉娜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提出了“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构想,具有战略高度、实践广度、理论深度,为新时代新征程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刻认识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哈尔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黑龙江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基地,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与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的哈尔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哈尔滨经济增长的传统驱动要素已经逐年递减,开始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而新兴产业发展起步滞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过低,这也是目前资源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共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系统论述,为哈尔滨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哈尔滨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天优势条件,能够高效承接新兴技术的赋能。现代制造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石的效应更加凸显。现代化的制造业能够最大效能发挥新兴技术的溢出效应,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哈尔滨作为中国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使哈尔滨脱离传统的要素驱动数量型增长模式,推进工业、农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跃升,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竞争力。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因地制宜发挥哈尔滨地域特色优势,激发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完善发展要素、重塑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集聚人才要素、数据要素、技术要素实现高效整合优化,推动哈尔滨传统优势产业尽快优化迭代升级。与此同时培育新质生产力会开拓发展新赛道,在哈尔滨市建立起功能互补、高效互联、协调融合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产业结构整体效能的提升。
  准确把握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改革为保障。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主体自主创新探索,充分发挥市场选择机制和市场动力机制,形成创新资源整合效益。另外,通过政府的高位统筹、系统谋划,能够避免无序发展、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为创业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政府给予相应政策创新激励和引导,有助于创新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发展有效聚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抓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当前,随着当代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入,科技与社会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因此围绕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占据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哈尔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有赖于科技创新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完善科技生态建设,加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哈尔滨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实现的。因此,聚焦哈尔滨工业、农业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困境,迫切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深度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构建现代化高质量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做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对于哈尔滨而言,创新型人才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决定性要素。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就无法形成多维知识结构,就不能高效应用新质生产工具,就无法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新质生产力体系。目前,哈尔滨市已成为人口的净流出地,且流出人口中劳动技能人才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大。优质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哈尔滨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伴随人才外流,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外流,出现了人才与科研成果双重外流的情况。优质人力资本的短缺会导致产业链和创新链衔接断裂,阻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22年黑龙江省出台了《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2023年哈尔滨市出台《人才新政30条》,这些相关政策就是在吸引人才回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持续加强人才储备,哈尔滨才能在自主创新领域掌握主动权,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建立新动能。
  重点聚焦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能够保证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推动资源的高效循环流动,实现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建立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资源配置的系统化政策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打造优质竞争的市场环境。另外,对科技创新的产业要进行规划引导,在创新服务外包、科技成果激励和转化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营造优质的科技创新氛围。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哈尔滨要依托现有工业体系,支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其在关键核心技术颠覆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打造多领域、多层次企业融通合作的创新生态体系。特别是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的攻关要打造一体化平台,建立科研院所、高校、新兴企业的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市场导向、企业为核心、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推动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的互动链接,疏通资源壁垒与信息堵点,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率、高质量转化。
  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建立新兴产业联合体。依托哈尔滨现有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新兴产业差异化发展。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推动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国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支持哈尔滨龙头企业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并充分发挥其系统集成和带动效应,建立新兴企业创新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机制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不断扩大哈尔滨新兴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保证技术、人才、资金能够高效结合,实现发展效能最大化。推动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东北其他区域建立产业联盟,建立东北区域经济协同增长的新格局。
  集聚优化人力资本,打造高质量引才育才机制。以哈尔滨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创新型人才。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资源主动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项目,重点引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尖端人才。通过行业领军企业对接高校专业,打造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保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高效有机衔接。完善哈尔滨对于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引进人才能够与全国重点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多领域人才建立长期频繁的互动交流。破除影响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壁垒,建立动态可调整的人才评价标准机制。总结各个行业、领域、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设置“弹性”+“柔性”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强激励—高产出的良性育才机制。最后,要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完善人才的住房安置、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配套公共服务,将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将人才引进与项目落地关联起来,从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到科技创新型团队,为哈尔滨全面振兴提供的智力支撑。
  总之,哈尔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哈尔滨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道路,奋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