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围绕“四个农业”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大米产业提升工程
“稻乡”五常奏响备春耕“进行曲”
文章字数:1872
  农户备农资。
  张劼 本报记者 康福柱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因环境好、水质好、土壤好、气候好、品种好,所产的大米被称为“五好大米”。
  春风起,备春耕正如火如荼进行。五常市紧紧围绕“四个农业”的发展目标,清雪扣棚、检修农机、科技讲座……徐徐展开备春耕画卷,奏响了备春耕“进行曲”。
  “五早”育苗棚
  打下丰收基础
  3月16日,五常镇莲花村水稻种植能手杨雷带着合作社的乡亲们把育苗土运送到新扣的育苗棚里。杨雷介绍,这些育苗用的细土去年入冬前就筛好了。提前准备育苗土,能提升土壤标准,利于培育壮苗。杨雷等五常水稻种植户们早备土、早清雪、早扣棚、早购种、早育苗,给保障水稻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正月十五过后就开始清棚雪了,大棚里还覆了二层膜,能提升育苗棚温度。今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又新扣了一栋育秧大棚。”杨雷说,由于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积温要求较高、生长期长,超早育苗能抢积温,促使水稻早分蘖,插秧后不缓苗。秋收时,水稻籽粒饱满,成熟度更好,这是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3月16日当天,杨雷的合作社已经开始浸种了,预计3月22日前后开始播种,正式拉开春耕生产大幕。这些年来,他们一直采用超早播种育苗的方式,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
  五常市稻农们清雪、扣棚的同时,也早早就预订了种子、肥料。去年洪水中救人的“二亮子”也是种稻大户,种植了近3000亩水稻,今年1月初,他预订了稻种和肥料,已陆续运回家。他说,提前预订不仅在价格上有优惠,心里也托底。
  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做好“五早”工作,截至目前,辖区内95%以上的水稻种植户已完成了清雪、扣棚,购买种子、肥料等工作。
  农业科技加持
  助力水稻生产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大农机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农民们的好帮手,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几天,五常市杜家镇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检修农机具,院子里、库房里停满了拖拉机、旋耕机等机械,几名社员正在逐辆检修保养,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准备。一位社员介绍,合作社共有200多台农机具,每天有三四名工人检修,春耕生产要靠它们出力。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内的9万余台(套)农机具正在进行春季检修。
  科技讲座也是备春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科技知识教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冬天以来,五常市农技推广中心举办了多期科技培训班,对辖区24个乡镇的种田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农技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向种稻大户们传授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应用技术。同时,还将一部分种稻大户带到杨雷的合作社,由杨雷“现身说法”向大家传授超早育苗、精准播种的优点,进一步拓宽大家的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信心。
  修复水毁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
  2023年,五常市遭遇了罕见水灾。为了不影响今年春耕生产,去年秋收过后,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就组织人力对这些被水冲毁的农田进行修复,经过一个冬天的持续修复,已完成90%,余下的将在4月中旬前完成,不影响春耕生产。
  五常市以修复水毁农田为契机,对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将原来形状不一的小块田建成了“大方田”,地成块、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再加上适合大农机、智能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抗灾能力也更强,为粮食稳产高产又加了一道保障。同时,“大方田”也更加省时、省肥、省人工,减少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
  五常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近150万亩高标准农田,农民们也尝到了甜头,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卫国乡卫国村互助水稻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学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合作社种植水稻2400亩,已在2021年全部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暗排暗渠”,应用智能化控制,自动调节给排水、田间管理等,插秧和收割全部采用机械化,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支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年来,五常市持续推进大米产业提升工程,在“品种、品质、品味、品相、品牌”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升级原有溯源体系,建立“溯源中国·稻乡五常”数字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先进数字监管技术,对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实行数据上链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数字管理,对田间到餐桌全程追溯。未来几年,五常市将实施质量、品牌、融合、资本、科技、数字、人才、物流、平台、国际“十大工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不断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升级五常大米品牌新内涵,成就世界品牌、千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