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游客小黄和小谢受到热情招待。
司增辉和妻子同江西游客视频问候。
“双向奔赴”的故事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司增辉收到满满两大箱江西特产。
■本报记者 孙莹
近日,一位热心肠的哈尔滨小哥大增在路上“捡”到两名江西游客,并把她们带回家的视频在抖音上爆火。就在众多网友感慨外地游客对哈尔滨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时,两名游客回到江西后寄来两大箱家乡特产,大增破防流泪的视频再次冲上抖音热搜。
这两位江西游客真的很爱哈尔滨这座城市,为了一览冰城风情不惜跨越近3000公里、往返60多个小时坐火车硬座。让人更温暖的是,这份爱也不是单向的,冰城人也拿出了“最高”的礼仪款待这两位临行的江西游客。
来哈游玩临走遇“难题” 江西女孩跟着冰城小哥回了家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上了大增,29岁的他是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的一名广播主持人,真名叫司增辉。提起当天的事情,他至今仍然感慨“太巧了,也太有缘分了,我只是做了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
1月13日中午12点多,刚下直播的他从单位开车往家走,刚开到位于红旗大街的小区门口时,就看见两个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卡通毛绒帽的年轻女孩每人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弓着腰各自推着大大的行李箱,手里还拎着好几个大塑料兜子,一看就是外地游客的打扮。司增辉想,她们要么就是去车站,要么就是去宾馆,正好有空可以开车送她们一程。司增辉下车询问,两名年轻的女孩说她们是从江西赣州于都县来哈游玩的,当晚22时30分就坐火车返乡了。前一晚,她们在洗浴中心住了一夜,到了退房的时间,所以就先出来了,她们本想在地铁沿线找个奶茶店避避寒打发时间,可是走了很远也没有找到。
一听离她们上火车的时间还有很久,司增辉就提议,可以让两个女孩去他家休息一会儿。两个女孩互相看了一眼,便点头答应了。司增辉怕对方误会他是坏人,连忙解释自己的妻子和妹妹也在家,还拨通了电话,开起了免提,让妻子赶紧收拾收拾屋子准备招待客人,说他在路边“捡”了两名江西游客。
陌生人在路边初次相见,咋就敢跟着对方回家呢?这是记者心里最大的疑问。“后来我们聊天时,我也问她俩这个问题了,她俩说看到了我车前面放的党旗,她俩说她们也是共产党员,她们信党。”司增辉说。
陪玩设家宴全家相送 小哥拿出哈尔滨最高“待客礼”
一进家门,司增辉的妻子和妹妹就端来热水和冻柿子招待两位客人。交谈之间,两位南方小妹妹说她们22岁,是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就连名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姓黄,一个姓谢。如今两人分别就读于江西两所大学,读大四的她们刚刚参加完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经历了辛苦备考,她们特别想旅游放松一下。她们在网上刷到了哈尔滨冰雪季旅游爆火的视频,也看到了很多有关哈尔滨人真诚待客的事情,两个女孩一拍即合从江西坐了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来到哈市。玩了七八天。她们也同样买了回程的火车硬座,得30多个小时能到家。在哈尔滨的这几天里,两人都只住100多块钱的宾馆,游览也是坐公交车和地铁。看得出,两个小女孩很勤俭、朴实。
司增辉问两人来哈尔滨还有什么没玩好、没玩够的?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玩够雪,想踩没有踩过的雪,因为哈尔滨清冰雪的效率太高了,落在地上没多久就被清理干净了。”一听到没有踩过的雪,司增辉立刻就想到了他新买的房子,由于那里是刚刚建好的小区,院子里还有积雪,于是他开着车拉着她们以及妻子和妹妹来到了那个新小区。那里的积雪几乎没有被人踩过,小黄和小谢高兴地躺在厚厚的大雪上打滚、玩耍。他的妻子和妹妹负责给她们二人全程拍照、录视频。
“我能看得出两个小妹妹很朴实,对咱哈尔滨人也是极其信任,我跟妻子和妹妹商量一定要请小黄和小谢吃一顿饭为她俩践行”。关于这顿饭怎么吃,司增辉跟妻子产生了分歧,妻子说招待“且”就得找一个吃东北菜的好馆子,传统的司增辉说来“且”了,哈尔滨最高的礼仪就应该是请客人到家里吃一顿最温暖最有家味道的饭菜,客人最后走的时候一定是从家走的。”于是,司增辉的妻子和妹妹就去超市大采购,准备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
在饭桌上,司增辉和妻子不停地劝两人多吃点,说这是之后30多个小时车程吃的最热乎、最可口的一顿饭菜,千万别客气,就当这里是家。司增辉举起杯,以饮料当酒敬小黄和小谢:“咱们今生可能都不会再见面,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次旅行,但从一个陌生的城市临走前在一个陌生人家吃饭,可能也不会再有了,只希望给你们的人生旅途留下一点温暖和回忆。”小黄和小谢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听到这里一定是被感动了,她们起身回敬时,手是颤抖的,还不小心碰撒了蘸料。司增辉的妻子连忙让她脱掉外裤清洗,为了不耽误穿出门,还抬出了电暖器帮她烘干。
21时40分,算好时间的司增辉穿上外衣说:“走,我送你们去火车站,尽管不舍,也不能再耽误了”。司增辉开车带着妻子和妹妹一行送小黄和小谢。司增辉开玩笑地说,这是哈尔滨最高的送客礼仪,即便是他亲妈来他家,全家三口开车相送。临进站前,小黄和小谢提议大家一起合个影,并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火车启动后,小黄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写着“最后一天是直接被请到哈尔滨大哥家里吃饭,再次感谢新朋友的热情和招待。哈尔滨真的一点也不冷,每天都是暖的。尔滨,活该你火!”
司增辉将他接待两位江西小妹妹的视频发到网上,点赞量超过3万余人次,留言超过1500条。众多南方网友留言“给广州金豆看哭了”“给湖南的金豆看哭了……”“他们不仅被白雪治愈了,还被哈尔滨人的热情治愈了”“我知道东北最高的礼仪就是家宴”“从此,她俩在哈尔滨有亲戚了!”“我们被这个城市感动了”……
江西游客回馈土特产 东北爷们破防落泪
“我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司增辉说,“没想到在这两位江西小妹妹走后的好几天破防、流泪”。18日下午,司增辉接到了妹妹打来的电话,说小黄和小谢给他邮寄两大箱江西的特产,因为怕跟他们直接说要详细地址邮寄特产,司增辉会不说,小黄和小谢就在临行前偷偷地记下小区的名字,并在收件人一栏留下自己的电话,等快递邮寄到了,她再给司增辉的妹妹发微信告诉她去快递驿站取件。
当司增辉打开两只沉甸甸的快递箱时,一个东北爷们也没能绷得住,瞬间感动落泪。“赣南脐橙、腐乳、奶、珍珠粉、辣条、黑芝麻糕、米果、豆饼子……10余样的江西土特产”,司增辉说,“最让我破防的是,两个江西小妹妹在每一袋特产外面都额外包了袋子,贴上标签,手写注明特产的名称,当地叫什么,俗称什么。在其中的一袋鱼丝上,是这样写的——品名‘鱼丝’,寓意‘余思’,看到这两个字,我真的忍不住眼泪了。细心的两个妹妹还发微信语音告知每一样东西怎么吃、怎么储存,还从小红书上找来每一样特产的烹制方法,以链接的形式发送过来。真是太温暖了!”
随后,司增辉把他收到两位江西小妹妹邮寄的家乡特产的视频剪辑后发在网上,获得了22.5万余人次点赞,留言2.6万余条,视频一跃成为同城帮TOP1,376万人看了这则视频。有江西网友留言“节省自己、大方恩人,用实际行动谱写南北一家亲。”“她们这是集齐了江西18个县的著名特产给你寄过去了!”
“咱哈尔滨人哪能白收人家礼物?”21日,司增辉又开始忙了起来。他自己创作了一副对联并连夜印制出来,这副对联上联是“风驰电掣踏雪而来见真情”,下联是“南北融合欢天喜地送真诚”。“横批我写了三份,‘中国一家亲’‘南北一家人’‘考研指定行’,主要是祝福的话太多了,不好抉择,不如都送给她们,让她们选择。”司增辉笑着说。他告诉记者,他还列了一个哈尔滨特产清单,准备也买一套寄给小黄和小谢,黏豆包、五常大米、红肠、格瓦斯、冻梨、冻柿子、大列巴、酸菜……司增辉那高兴劲就像是过年时家里的长兄给弟弟妹妹们分年货。
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哈尔滨我们来晚了”
21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上已经返回江西赣州的小黄和小谢。她们告诉记者,在哈尔滨的每一天都被哈尔滨人的真诚和热情感动着。
她们坐火车来到哈尔滨的第一天,下了火车坐地铁去已经预订好的宾馆,在地铁上遇到了也同样住南岗区的一位大叔,他看出来她们是外地游客并耐心地告诉她们坐几站,在哪里下车,下车后朝哪边走。
宾馆的大门为了防寒设计得特别重,她们每次进出都推不开门,不管是路过的外卖小哥,恰巧经过的路人,还是宾馆的服务员都主动帮助她们开门。
她们去哈药六厂排队参观,那里有志愿者们送上热乎乎的豆浆。她们出门去吃早饭,在路上边走边商量吃啥好的时候,一位住在附近的大叔经过听说,特意告诉她们他经常去的一家饺子馆特别好吃还干净,不仅把我们特意送到那家店,还跟老板打招呼一定给她们打折,老板也真的给她们打折了。有一次,小黄和小谢在地铁滚梯上聊天说想吃哈尔滨的肘子,不知道去哪里吃好,一位大哥连忙转身,告诉她们有两家店做肘子十分好吃。下了滚梯,大哥热心地告诉她们店名和地址。小黄和小谢去尝了,果然特别好吃。
她们去革新教堂游玩,可是由于不熟悉路,提前从公交车下了车,她们只好步行了两站地,两人被冻透了,就看到路边一个服装店门口贴着“欢迎南方小金豆进屋取暖”,两人就进去了。缓了一会儿,两人继续前行,没走多远又有点冷了,路旁的一家服装店门上没有贴着欢迎游客取暖的标语,但是两人想着,哈尔滨人这么热情,一定不会拒绝她们的。两人进屋说明来意,服装店的老板娘听说完后拿出了4个“暖宝宝”让她们贴上取暖。小黄说:“在哈尔滨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小黄和小谢对记者说:“没想到,在离开哈尔滨的最后一刻,我们遇到了大增哥,是这么多天以来在哈尔滨积累的点点滴滴的温暖,是他的热情和朴实,是他车上那面党旗……让我们俩放下内心的戒备,跟他回到家,我们体会到了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热情、那份真诚、那份信任。哈尔滨我们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