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棚室果蔬长势好 定制大米销售旺
“稻乡五常” 冬天真忙
文章字数:1389
  用传统方法腌制的酸菜很受欢迎。
  ■张劼 本报记者 康福柱文/摄
  连日来,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呈现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棚室果蔬长势良好,五常大米销售火爆,用传统方式腌制的酸菜即将上市……这些烟火气十足的农业生产场景为冬日带来了阵阵暖流。
  棚室采摘人气旺
  草莓元旦前上市
  走进哈五路旁的五常市安家镇双喜采摘园,杮秧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西红杮果实,不少果实已经成熟。栽植草莓的温室里,草莓苗长势正旺。冬季能在北国冰城吃上新鲜的水果原本不易,但设施农业让这种“口福”成为寻常事。
  采摘园负责人李冬吉告诉记者,采摘园有13栋温室,由于墙体厚实、棚室外面又盖了三层棉被帘,在冬季也能保障农作物生长。温室里主要种植西红杮和草莓,以采摘销售为主。由于采摘园的西红杮和草莓品质好,通过大家口口相传,客人逐年增多。草莓刚上市时,能卖到每斤80元,供不应求。
  “西红杮在10月就开园了,预计能卖到明年1月,每天下午来采摘的客人多。草莓元旦前就能上市,能一直卖到明年6月。”记者在一栋西红杮温室内看到,有几位乡亲正在加“二层塑料薄膜”。李冬吉介绍,这段时间气温低,为保障西红杮秧苗正常生长,需要在里面再加一层塑料薄膜来保温,类似人们“叠穿”衣物增温。
  棚室果蔬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李冬吉计划开春后再建几栋温室,扩大生产规模,也为当地村民提供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常年在采摘园打工的有10多人,还有不少短期工,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李冬吉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去年酸菜没够卖
  今年规模翻两番
  安家镇双喜采摘园的果蔬生产正旺,杜家镇七一村的酸菜也开始预订了。七一村被称为“淘宝村”,这个村有百余家网店,很多村民通过直播等方式销售五常大米。陈洪刚是这个村的电商带头人,起初,他只卖五常大米,后来,根据客户需求,他还顺带着卖当地其他优质农产品。
  陈洪刚告诉记者,每到冬天,一些身在外地的老乡就惦记着家乡的酸菜,不少客户询问他是否也卖酸菜,这让他看到了商机。从去年起,他将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在里面种植大白菜。到了秋天,他置办了30口大缸,用传统方法腌制酸菜,销售效果出奇地好。“当时,我只直播了一场,30缸酸菜基本就都被预订了,根本没够卖,太意外了。”陈洪刚说。
  今年,陈洪刚扩大了生产规模,腌了120多缸酸菜。在现场,陈洪刚告诉记者,他腌制的酸菜只用水和盐。腌之前,把白菜放在大锅里焯一下,再放进大缸自然发酵。这样腌制的酸菜口味纯正,炖五花肉、炖粉条、包饺子都特别好吃。陈洪刚说,今年的酸菜已经预订出相当一部分了,他准备近两天就开始“起缸”装袋销售。
  五常大米销售火
  订单不断“飞”来
  “11月以来,就进入了大米销售旺季,多的时候每天能卖1万多斤,少的时候每天也能卖2000多斤……”五常市丰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雷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订单较多,他每天带领合作社的乡亲们给新磨的大米打包装,按经验,这种忙碌会持续到明年春节前。
  杨雷的合作社种植了约2000亩水稻,其中,有500多亩是有机水稻。合作社采用传统方法种植,人工除草、施用农家肥,出产的有机水稻质量上乘。如今,合作社客户越来越多,“稳定客户”已达1000多人。“私人定制”式销售已经是常态,正因为悉心为客户服务,合作社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杜家镇七一村的董玉龙也是五常大米销售大户,因为不断拓展福建、浙江等地的销售市场,大米销量持续攀升。
  从“冬闲”变“冬忙”,五常的乡亲们正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