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黑龙江,祖国的大粮仓。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黑龙江省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提出,要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决不辜负总书记重托,每一位种粮人皆不辱使命,都在为祖国的粮食安全而夙兴夜寐。请看——
守护大粮仓的女儿
文章字数:3467

  □ 王作龙

  寒露一过,风都是金色的。
  在双城区周家镇东跃村,我见到了闻名全国的种粮女状元刘彩华。从她坚毅的目光里,从她质朴的谈吐里,我读懂了她的成功密码。一切的惊奇,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让我们看看她的这些头衔——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她是拥有6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的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妇联40位常委中唯一的农民。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五彩斑斓的秋收场面,居然如此惊心动魄!
  作为农民出身的我,对眼前的一幕感到十分讶异:一台轰鸣的大型收割机在玉米地里行驶过后,一边是倒下的玉米秸秆,一边是金黄的玉米粒哗哗地流入车厢里!刘彩华兴奋地告诉我,这是黑龙江省第一台美国凯斯收获机,2012年她购买时的价格为238万元人民币!
  “没有这家伙,我的3万多亩地还不得收到猴年马月去呀!”
  志得意满的表情,来自于她曾经的苦涩与奋斗,人生的精彩画卷,原来都是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绘就的。
  秋天不全是收获的季节。
  37年前的秋天,彩华高考仅仅差了4分而落榜了。她来到村口的庄稼地里,放声大哭,看着满地即将成熟的玉米,她咬着牙暗暗发誓:不走了,伟人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我要成为种粮的女状元!
  擦干泪水,她登上了去哈尔滨的大巴,直奔东北农业大学,她要去拜师,拜一位名师!在主楼“222”号的门上,她轻轻敲了敲:“老师,我是双城来的。”
  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老师,惊讶地看着这位农村装束的小女孩,和气地招呼她:“什么事呀?快坐下,小姑娘。”
  “我家是农民,我高考落榜了,我想求你们教教我怎么种地。”
  女老师细致询问她家种多少地,多少口人,产量是多少,老师给她讲了土壤培肥、农作物品种国内外农业概况。
  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朴素和蔼的女老师竟然是我国著名耕作学专家沈菖蒲教授!
  看来,命运从来不负敢想敢干的人。
  沈菖蒲,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系,这次上门求教,让刘彩华找到了一生的奋斗方向,沈教授的那几句话叫她铭记终生: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即便什么都不干,也得吃饭吧,地里长出来的,既有价值,也有产值。土地是稀有资源,具有巨大的潜能。种粮,是伟大的职业;农村,是有为青年成长的摇篮!
  沈教授的话,打开了刘彩华心中的闸门。教授的职责,重在教书,贵在育人!
  第二年春天,她按沈教授介绍,去种子公司买了玉米新品种。秋天,全屯都轰动了,村民们都来看她家那穗大籽粒饱满的玉米,都问这是什么品种,在哪买的?种地几十年的老农问:“丫头,这稀罕物是从哪掏弄来的?”
  “我去哈尔滨的农科院找专家学种地了,这是在种子公司买的好种子。”
  “彩华,帮我家买点呗”,乡亲们把她团团围住,这位问,那位求。刘彩华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能帮助乡亲们致富,是对她最大的褒奖。于是,她毫无保留,把自己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一五一十告诉大家,并带着七八个人,开着三轮车“组团”到哈尔滨买种子。她家从此成了“农业咨询处”,她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果树苗木,推广良种良法,买电脑、接宽带,帮助村民查找信息、打印资料,她的地成了样板田。她成了大伙种地的主心骨。
  精神的升华,是大地里长不出来的。
  那时有些种子还不随便卖,她央求沈菖蒲教授帮她写条子买“绥农8号大豆”,沈教授把大豆研究所的专家吴宗璞教授介绍给她,他们一下子买了800多斤“东农42号”。
  刘彩华始终认为自己的成功在于和农业专家对接,这是自己的幸运。
  后来,她从买种子的人变成繁育种子的供应户。一个品种的问世,需要12年,专家告诫她:以前也有种子繁育的农户,不讲信誉,往里掺原粮,既毁了种子,也毁了自己,还害了他人。你可不能贪小利毁信誉!
  刘彩华郑重发誓:我拿一生信誉担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说在这些老专家学者这儿,不光学到专业知识,也学做诚实的人。
  她踏实无私为父老乡亲做事,把自己的一切当作公共资源,永远向乡亲们敞开分享。
  2009年,刘彩华发起成立了巾帼合作社。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合作社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粮食2亿斤。那一年,为了表彰她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功劳,农业部奖励她一台价值20万元的“东方红1104”大型拖拉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集约经营、大型农机应用的新平台,成为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的致富社,成为国家稳定菜篮子、米袋子不可或缺的商品粮和蔬菜基地,她也成长为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大农业的引领者。
  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首要问题。中共中央连续二十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话题。刘彩华作为农民的真心代表,遇到涉及广大农民利益相关问题,她必须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刘彩华已经成长为亿万农民的代言人。凡是涉农问题,国家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她最有发言权。
  2008年,刘彩华代表黑龙江省农民,参加了农业部召开的座谈会,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出台粮食最低保护价、延长农业贷款期限”等五点建议,全部被采纳,其中两点被写在了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2013年,她参加国务院办公厅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情况及相关建议座谈会。刘彩华在发言中说,黑龙江属于高寒地区,种粮风险大,大雨、大风、冰雹、干旱都可能造成减产或绝产,而缺少资金是制约农民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我们有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不能抵押贷款;我们有农机,也不能担保抵押;农村住房不给评估因为不值钱。实际上,农民的信誉是最高的,为了积极及时地还款不惜贱卖农产品。农民世代经营着土地,任劳任怨地贡献着农业成果,从不讨价还价地承受着自然风险。这样一个为国家生产粮食的群体怎么就不值得信任呢!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这是亿万农民期盼的政策!刘彩华自豪自己的建议被写进公报中!
  2012年多地暴发玉米黏虫,刘彩华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没有发生虫害,因为预防及时,飞机喷洒农药,效果特别好。7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至立到园区视察,看到用飞机喷洒农药,了解到还需要两架飞机,当即表示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全国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陈至立见到她还问:“彩华,给你的飞机到了吗?”她眼含热泪,感谢各级领导对她的支持与鼓舞,她要不负重托,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分忧。
  2013年,由于秋雨连绵,玉米来不及晾晒,很多超过了国家霉变2%规定,她在12月18日给时任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发了一封邮件,述说灾情与担忧,为黑龙江粮农请命。晚上6点接到任局长打来的电话,请她转告农民放心,会协调解决这个问题。21日一早,任局长带着省、市粮食局局长来到刘彩华示范园现场办公,她详细讲述了农民卖粮难的方方面面,代表农民进言。这一年中储粮以5%的标准执行玉米收购。
  她遇到各种沟沟坎坎,也曾被拒绝、被冷遇、被刁难,她说自己会含着眼泪走但不会让眼泪掉下来,调整自己,不会让心里留下“都是别人”的怨恨,她更愿意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强大,还有欠缺。
  每当这时,总会有一个人悄悄地站在她身后,给她最真切的支持,那就是丈夫韩向新,一个和她一样生长在农家,与她共同创业的新农民,更是她最忠实最坚定的铁粉,他最常用的语言是:对你所有的决策,我都拥护和支持……
  责任与担当,一位为数亿农民代言的人,默默为中国农业奉献着……
  在广阔的东北大地上,刘彩华就像一台拖拉机,在春天的土地上破土、深耕,留下一行行耕耘向前的印记。36年的辛勤耕作,她要感谢的是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还是站在当年落榜之后哭泣的村口,还是站在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她踌躇满志,为了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社会给予她最崇高的奖赏:
  2007年—2017年,刘彩华两次当选哈尔滨市党代表。
  她被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聘为“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导师”,被东北农业大学聘为“东北农业大学创业导师”,被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聘为“创业共享乡村振兴实践导师”,还被聘为“黑龙江省地方性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工作委员会专家”……
  2019年,刘彩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刘彩华上交两万元党费,表达她对党的一片赤子之情。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增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黑龙江省增加1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刘彩华积极响应,合作社种植2万亩大豆。
  2023年,她的土地流转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800亩,60余套农机具价值3800多万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刘彩华以她的拼搏、智慧、才华和全部身心,为中国农民代言,牢记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殷殷嘱托,终生做一个守护大粮仓的女儿!
  作者
  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哈尔滨日报社原高级记者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