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串起产业链 冰城大豆“七十二变”
科技赋能冰城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629

  “争奇豆宴·冰城百豆宴”吸引观展人员驻足品鉴。本报记者 刘洋摄

  ■本报记者 罗彦坤

  随着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冰城拉开帷幕,一场“争奇豆宴·冰城百豆宴”盛宴开启,100道以大豆为食材的菜品接受现场品鉴,这仅仅只是关于“吃”的认知。从人们印象中的豆腐、大豆油、冷饮、休闲食品,到大豆被、大豆服装……冰城大豆正在“七十二变”。

  守着黑土地大粮仓,冰城“链主企业”正在实践科技赋能大豆全产业链,从吃到穿和用,谋划着把浑身是宝的大豆吃干榨净,实现“农头工尾”的工业跨界。

  种豆不止得豆 “两头两尾”开启更多可能
  在大豆功能展区,前来参展的刘宏伟用一上午时间,将每个展台的大豆深加工新产品看了个遍。作为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争奇豆宴·冰城百豆宴”让他大开眼界,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发展大豆产业的新路径。
  手抚一款大豆被,刘宏伟感慨地说:“这里含有30%的大豆纤维,提取于豆粕。这种材料出现有几年时间了,但在今年的‘双11’火得不得了,市场的变化无人能预知,只能预判。”
  “八旗粮油”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在大豆深加工产业链条上稳居“链主”地位。多年来,“八旗粮油”一直致力于“吃干榨净一粒豆”,除了冷榨大豆油外,又增加了大豆蛋白深加工生产线和“巴彦辣条”生产车间。指着展厅内的三个展台,刘宏伟告诉记者,这次参展他虽把所有的产品都带来了,却越发感觉大豆开发利用得还不够。
  “在五谷当中,大豆的演变能力最强,它不但是油料、酱料、菜肴,更是主食,说‘七十二变’毫不为过。”刘宏伟说,如今,种豆不止得豆,一粒豆可以转化成很多产品,特别是“工业跨界”潜力巨大。黑土大豆以其优良的乳化性、亲水性、亲油性、凝胶性,更适用于深加工。
  随着“两头两尾”的深入实施,一批又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投用到大豆深加工领域,让优质的冰城大豆产品走上全国乃至国际舞台。
  小小一粒豆 跨界工业领域
  在大豆深加工领域有一条公认的法则:大豆产油12%,创造效益在30%左右,更多的利润空间产生于豆粕,“得豆粕者得天下”。
  “以前我们的豆粕都销往南方市场了,如今随着我们黑龙江、哈尔滨的加工能力越来越强,基本都是自己‘消化’。在2016年,我们的豆粕就从饲用级提升到食用级标准,生产基地有品质管控,生产车间由实验室把关,别说残粒、坏粒,连一点浮灰都要吹干除净。”刘宏伟说。
  在科技、人才保障方面,随着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哈尔滨大豆改良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投用,哈尔滨农业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赋能为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劲动力,大豆产业开始向纺织、服装行业延伸。
  刘宏伟表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玉米”,借助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跨界工业领域,大豆迟早也要完成这一步,也只有这样,大豆的附加值才能得到充分提升,产业链条才算延伸到位。
  冰城大豆精加工 驶向“大健康”蓝海
  在大豆食品展区,一款大豆冰淇淋预拌粉吸引了不少观展人的目光,销售人员耐心讲解食用方法。冰城大豆“七十二变”让一粒豆跳出“低端副食”范畴,变身成慕斯、曲奇、冰淇淋、巧克力等即食产品。刘宏伟认为,这只是开端,“大健康”蓝海才是冰城大豆的目的地。
  目前,齐齐哈尔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亚洲最大大豆蛋白生产车间”,年加工大豆16万吨,年生产豆粕1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2.4万吨。利用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大豆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这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大豆产业转舵的一个风向标,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很快都将作出调整。”
  刘宏伟表示,目前,冰城大豆已经开始了大豆磷脂、低热量油脂、维生素E和脂肪酸精深加工,新兴产业链重点开发大豆皂苷、异黄酮、低聚糖、多肽等系列产品。黑龙江中医药研究院已将生物发酵技术引入中药加工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豆及药食同源中药复合菌纯种定量发酵技术研究。这些科研成果投入产业实践是迟早的事,冰城大豆的明天,有无比广阔的前景。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