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美味锅包肉一天能卖500份
哈尔滨特色非遗美食撬动舌尖消费
文章字数:1628

  锅包肉成为店内桌桌必点的特色菜品。  
  本报记者 刘首辰文/摄
  “双节”期间,哈尔滨很多饭店高朋满座,尤其是一些地标性美食,打卡参观的游客、市民更是络绎不绝。5日,记者跟随哈市百年老店老厨家的工作人员体验餐饮人的一天,更与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一起,为食客烹制非遗美食锅包肉,共同传递冰城美食文化。
  每天早上采购食材确保新鲜
  5日7时30分,老厨家行政总厨卢志刚和往常一样,来到哈达农贸市场挑选食材。“我每天来采购主要是为确保食材新鲜,同时也方便了解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卢志刚告诉记者,在节日期间,为避免热销菜品的食材供不应求,也会在现场多采购一些,“像锅包肉、地三鲜、酸菜炖白肉、鳇鱼烧土豆这些地道东北美食,游客来了基本桌桌必点,需求量很大。”卢志刚说。在水产采购区,卢志刚看了好几家水产摊,只为挑选一条上等的鲜活鳇鱼,“一是看颜色,越黑越好,其次是看鱼劲儿的大小,越大鱼肉越好吃。”卢志刚说。
  采购完食材,卢志刚便回到老厨家各门店对后厨进行督导。8时30分,厨师们早已穿戴好厨师帽、厨师服,开始准备中午饭口热销菜品所需食材。大堂服务员们此时也陆续上班,开始“备战”。“8点钟就有顾客来电话预订包间了,但当天的几乎都订不到,尤其是过节期间,得提前半个月以上吧。”服务员说。
  9时30分,在清理完餐具、桌子、椅子、地面后,几名服务员要掐着时间一起吃早饭。“假期顾客多,就这个时间段没顾客,才能安心吃口饭,忙的时候可能要从10点一直服务到21点,顾客不断,我们都顾不上按时吃饭。”服务员说。
  一天喊上千次“欢迎光临”
  作为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每天几乎都在中午饭口前巡视几家店面的情况,包括店面大堂卫生、安全,后厨食材新鲜、烹制是否规范等。“备菜、切墩、烹制都有很多细节,作为专业厨师,即便一些细节不影响菜品口感和味道,但也要严格遵守规范流程。”郑树国边说边督导后厨厨师们配制菜品。检查完后厨,郑树国还要在大堂巡视一圈。
  随着一声“欢迎光临”,当日第一波食客来了,记者一看时间,还不到10点30分。“这几天基本都是这个点上人,到11点半的时候已经排上队了。”老厨家友谊路店店长李艳平告诉记者,“双节”期间,友谊路店客流量是平时的3倍,最多一天接待了将近3000人次,迎宾员要喊上千次“欢迎光临”。
  前厅主管赵红夺告诉记者,必吃菜锅包肉是下单最多的,“一天要四五百份,还有酥黄菜、贡米丸子、油炸冰棍、大拉皮儿等菜品几乎桌桌必点。”赵红夺说,节日期间他每天都要站12小时,只有吃饭的时候能坐着休息十来分钟。“这几天最怕朋友来电话找我订桌,因为被提前订满了,只能跟朋友说抱歉。”郑树国说。
  想让哈尔滨人都学会做锅包肉
  作为食客,锅包肉是必吃菜,而记者来老厨家体验员工的一天,下厨做一次锅包肉是必须的。“这要是做不好就不能怨火不够旺了。”记者暗想。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现场指导教学,这才让记者放心烹制。“猪肉改成3个刀背厚度的薄片”“调汁要一勺半糖、两勺醋”“糊要抓匀”“热油炸至浅黄色,捞出后升高油温,至八成热时再次下入肉片复炸至酥脆。”“快、快点翻炒”……
  在郑树国一番“急促”的指导下,记者终于成功烹制一道锅包肉。“锅包肉是一道火候菜,火候不够、翻炒时间长,很难吃出嘎嘎脆的效果。”郑树国说。为了检验烹制水平,记者现场找了一桌食客,在未告知是记者做的前提下,顾客尝了一口说:“好吃,外酥里嫩,酸甜正好。”没有郑树国的指导与协助,想要顺利做出一道正宗的锅包肉太难了。饭店用的炒锅很难单手拿起,铲子、炒勺都要比家里的大一圈,加上后厨忙碌的节奏,记者做一份的功夫就已经满身是汗了。而这对于老厨家的厨师们来说,一天要做几百份,更是体现技术与辛苦。
  “锅包肉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这道菜没有秘密,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就是想让每一位哈尔滨人都会做锅包肉,做好锅包肉,去传递哈尔滨饮食特色与文化。”郑树国说,通过菜品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将哈尔滨特色美食遗产坚守好、发扬好,是老厨家四代传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扫描“冰城+”二维码看视频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