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编织小笤帚 闯出致富路
阿城区舍利街道打造“一村一品”拓宽增收渠道
文章字数:1023
  村民编笤帚。
  ■本报记者 康福柱文/摄
  阿城区舍利街道在乡村振兴中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战略,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新路。
  培育“新字号”
  打造特色产业群
  发展特色产业,舍利街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各村有各村的特色。其中,新合村着重发展笤帚编织产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笤帚村”。
  走进新合村周丽平家的笤帚编织车间,乡亲们手里拿着笤帚糜子快速编织,几分钟工夫,一把笤帚就编好了。一位正在编笤帚的乡亲介绍,他们每天5时多就过来了,接近傍晚收工,一天能编近200把,能赚一百七八十元钱。而且,春种和秋收都不耽误,比出门打工强。
  周丽平介绍,新合村有30多年编笤帚的历史,仅她家就雇用了15名乡亲,都是本村村民,年龄最大的70多岁了。笤帚除了一部分在哈尔滨本地销售外,大部分都销到河南、湖北等地,她丈夫在外面跑业务,她在家里负责生产。
  新合村村会计刘高录告诉记者,新合村全村有10余家编织笤帚的小作坊,每个小作坊都雇用三五人至十余人不等,全村没有“闲人”,年龄大的一个月也能赚2000多元,依靠笤帚编织产业,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舍利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强表示,舍利街道将立足实际,深挖发展潜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创新发展道路,向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前进。
  升级“老字号”
  走农旅融合新路
  舍利杀猪菜是阿城区的一个特色品牌,满族全猪宴烹饪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以舍利街道太平村“赵记满族全猪宴”为代表的舍利杀猪菜做得风声水起。在这里,游客们能品尝到纯正的东北味道,感受浓浓的乡土乡情、金源文化,已成为哈尔滨人度周末的重要打卡地之一。
  走进这家有30年历史的老店,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庭院四周的精美墙绘写满了金源文化故事,吸引游人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赵记满族全猪宴”负责人赵国峰介绍,为搭上农旅融合这趟“振兴快车”,他们准备在阿城城区开一家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新店,目前正在装修中,预计11月开业。
  新店着重突出金源文化这一主题,前几天,还专门请来几位金史专家学者帮助出谋划策。之所以突出金源文化,是因为阿城区在着重打造“四色旅游”产业,其中,金色旅游就是指金源文化,而舍利杀猪菜又与金源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新店还将在一楼大厅设置农产品销售专区,销售阿城当地的黏玉米、黏豆包、大蒜等特色农产品及非遗产品、手工艺品等,既能带动农产品销售,还能带动舍利街道的养猪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发展,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